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特征及培養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各級政府、教育機構及社會各界已高度重視貧困大學生的幫扶工作,構建較為完善的助學體系,但由于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所致的就業難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分析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特征,提出切實可行的培養措施,對貧困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解決就業難題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特征;措施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盡管出現這一社會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不足無疑是造成其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分析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問題,是打破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瓶頸”的有效途徑,也是體現社會公平公正,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實現中國教育夢的有力舉措。
一、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概念界定
英國學者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率先提出就業能力這一概念。他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個體獲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國內學者多從能力角度界定就業能力概念,如胡尊利,劉朔,程愛霞(2008)曾在國內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能力,這種能力包含了知識、技能和個性品質等因素,是一組綜合能力。縱觀國內外專家的觀點,筆者認為,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貧困生通過大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自身潛能的培養,能夠獲得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整合。
二、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特征
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較,具有鮮明的就業能力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愿望強烈
有關調查顯示,貧困大學生和非貧困大學生對就業的主觀期望和認知方面并無明顯差異。但貧困大學生因面臨各方面的壓力,相對非貧困同學有更強烈的就業愿望。他們迫切希望通過自身社會地位和物質條件上的改變來減輕家庭的一切負擔。所以,他們往往在就業愿望上表現出更強烈的傾向。
(二)就業期望值偏高
據調查表明,僅有4.21%的貧困大學生選擇回到農村地區或生源地就業,超過50%的同學將目光定位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或國際大都市。在就業單位性質的選擇上,貧困大學生對“國有企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青睞仍舊呈常態化,三者所占比例均接近50%,僅有17.29%的貧困畢業生把“民營或私營企業”作為首選單位。由此可見,貧困大學生為盡快改變經濟困境,盲目地選擇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單位就業,不愿下基層或是從事艱苦的行業,對未來發展的期望值偏高。
(三)自我就業能力培養意識淡薄
貧困大學生自我就業能力培養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就業能力這一概念的認知存在偏差,對就業能力的概念理解相對狹小;第二,貧困大學生認為就業能力的培養僅僅是畢業前幾個月的事,沒有從入學伊始就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四)綜合素質不強
當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競爭其實就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部分貧困大學生受思想觀念,文化環境和教育條件相對落后的限制,在接受信息量、創新能力、文藝特長、社交能力及組織能力等方面與非貧困同學相比有很大差距,這些差距往往在求職過程中會影響其就業能力的發揮。
(五)實踐能力缺乏
實踐能力是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就業能力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而貧困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礙其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在有關“您畢業前有沒有參加過除學校組織實習外的專業實踐”的調查中,有42.11%的貧困大學生“沒有”參加過除學校組織實習外的專業實踐;有23%的同學表明自己“有”參加專業實踐的經歷;僅有4.81%的同學表示自己“經常去”。以上數據說明貧困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實踐鍛煉不足,工作經驗匱乏,入職后立即勝任工作可能性較小。
(六)就業心理問題突出
受“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家族或地域觀念的影響,貧困大學生認為上大學主要是為了畢業后找個“體面”的工作,這樣才好在親朋好友面前抬頭做人。因此,他們在確定工作時大多要征求父母的意見,想到的是對家庭有沒有利,有沒有面子,離家遠不遠等,而不是從自我進行定位。除了少數自強不息,人貧志堅的優秀貧困大學生外,大部分貧困大學生溝通表達能力欠缺,人際關系緊張,表現出焦慮、從眾、嫉妒、羞怯、攀比、自卑、依賴等不良心理癥狀。
三、培養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措施
面對貧困大學生就業逐漸被社會邊緣化的惡劣形勢,結合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特征,筆者認為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亟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應從高校層面和學生層面重點抓起,具體措施如下:
(一)高校層面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我國高校應以社會發展需求為準則,以市場變化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第一,更新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之一,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建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第二,改革專業課程設置。打造特色專業,開設就業能力培養課程。第三,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加強實踐教學,多給學生實訓機會,注重其實踐能力的提高。
2.完善全程化就業指導,規范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檔案
一方面,要改變就業指導工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通病,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有力“武器”。同時,在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應堅持全程化原則。另一方面,考慮借鑒英國盧頓大學的經驗,建立專門的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檔案。根據各階段的就業能力培養要求,對每一位貧困大學生進行詳細的記錄,并由教師進行專門的指導和修整,做好階段性工作。另外,應把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檔案作為學生的畢業檔案之一,這樣可以為用人單位招聘及貧困畢業生做職業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做好入職準備
實習對貧困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貧困大學生應抓好實習機會,了解崗位需求,提高實踐能力。學校聘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客座教授開展定期的系統教學,或是讓學生參與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部分課題,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發展方向。同時,充分利用“頂崗實習”、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訂單式培養等合作形式,真正使貧困大學生增強動手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僅可以使貧困大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的工作氛圍,還培養了自身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和企業精神,從而為入職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學生層面
1.樹立自我培養意識,重視就業能力提升
首先,貧困大學生對自身就業能力的培養要樹立主動和自覺意識,清醒地認識到本科教育階段中就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入校后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換,做到未雨綢繆。如果到畢業季才做準備,勢必錯過培養的最佳時期。其次,貧困大學生應及時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變化,有步驟地調整自己的就業能力培養目標。最后,在校期間要學會利用社會、學校的各種資源,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
2.擺正就業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于2007年曾以方程式:就業力=(知識+技能)*態度,這一比喻生動地描述了青年就業能力的培養。可見,貧困生大學生要想提升就業能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是須臾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樹立“貧困大學生就是老百姓”的觀念。擺正自己的就業心態,及早與父母溝通,合理調適就業目標。其次,應樹立“先生存,后發展”的觀念。貧困大學生不要因為就業單位與自己當初的理想存在差距就遲遲不就業,白白錯失起步的機會。就業之后應立足崗位,鍛煉意志,積累社會經驗,從而為實現未來的更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學會自我調適,增強心理素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貧困大學生更好地發揮個人才能。首先,貧困大學生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培養積極情緒,適應形勢變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就業。再者,要學會調適個人就業心理,正視就業狀況,善于總結就業經驗與教訓,采取適度自我宣泄、自我轉化或者談心溝通等疏導方法不斷調整自我適應性,盡早將心理困惑解決在萌芽狀態,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力。
4.樹立創業意識,開拓自主創業之路
有關調查顯示,一個人成功創業一年以上,可以帶動3-5人以上就業。可以想象,貧困大學生自主創業隊伍的壯大必將為更多的人開拓就業途徑。第一,貧困大學生應及時了解國家的創業優惠政策,找準創業思路,增強創業熱情和信心。第二,積極參加創業實踐實習活動,深化創業知識,積累人脈關系,增強應變能力。貧困大學生相比于普通學生更能吃苦,更加頑強,這恰恰是創業者必備的品質之一,因此要大力鼓勵貧困大學生創業。且他們熟悉更自己家鄉的情況,可以創新地結合家鄉的風土人情,增加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3):91.
[2]胡尊利,劉溯,程愛霞.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的探討[J].廣西教育,2008(3):104-107.
[3]陳均土.大學生就業能力與高校的課程設置———來自美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3):77.
[4]葉曉倩.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英國經驗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11(4):95.
作者:王潔 單位:宿遷學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