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治價值觀與和諧社會的含義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價值觀與和諧社會的含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政治價值觀與和諧社會的含義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

          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從而導致包括青年學生在內的國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多樣化,使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呈現各種思想大量涌現、多樣并存、相互交錯、相互激蕩的復雜局面。積極的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民主法治意識增強。隨著黨和國家穩(wěn)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制度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生崇尚民主法制社會在現實中找到依據,民主法治意識增強。

          第二,政治態(tài)度鮮明,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和發(fā)展態(tài)勢、價值取向是積極健康和向上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注重對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和發(fā)展態(tài)勢、價值取向在面臨外來文化的沖擊仍然是積極健康和向上的。

          第三,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有所提高。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的選擇,我國在文化教育中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視,它是每一個大學生的必修公共課,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當代化、大眾化、時代化,我國青年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逐步提高。

          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空前的社會變革和變化背景下也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部分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當前,我國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沒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單純地盲目跟風。并且對于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模糊,不能具體到現實。

          其次,部分大學生出現利益至上、個人中心的不良傾向。目前,部分大學生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的,把個人利益凌駕在社會,集體、他人的利益至上。同時在許多行為上完全不顧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甚至在日常的生活中,沒有社會責任意識。

          最后,個別大學生社會道德風向標迷失。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的道德行為與道德認識都存在矛盾,大學生奉獻精神。道德意志也不堅定,面對許多不文明現象,是漠然態(tài)度。有些大學生的道德價值甚至功利化,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自己,忽視國家和民族利益。

          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現狀的原因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來。而大學生正處于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關鍵時期,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固有的缺點與弊端,可能會出現處理不當,選擇不明、認識不清等問題,從而會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堅定,對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理解不夠,就會出現一些極端行為。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西方的各種思想和文化通過大量的書刊、影視、游戲、電腦軟件等方式滲透到我國的文化中,其中西方的政治價值觀無疑影響著我們青年大學生,其中一些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以及部分封建迷信思想都對我們廣大青年學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甚至讓一些大學生認為只要是外國就比中國好、調侃歷史、崇洋媚外、詆毀長輩、抵制國貨等等。使得本國的文化面臨巨大的沖擊。放眼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網絡的發(fā)展,讓世界真正地變成了“地球村”。而當代青年大學生是“網絡新一代”,在日常生活中網絡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角色。但是網絡的間距性、遠距離性、虛幻性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例如許多政治事件的不法宣傳、信息可信度不高、色情文化的傳播等等在大學生的政治價值觀上都有許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會模糊政治信仰與政治態(tài)度。

          加強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引導,促進其健康成長

          首先,大學生自身應當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yǎng)。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的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必須努力掌握解決新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本領。使自己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和理論修養(yǎng)。加強理論修養(yǎng)是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其次,需要使我們的大學生堅定其政治信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才會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在錯綜復雜的斗爭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因為社會變革所帶來變化對理想追求有所改變。也有利于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念,使得大學生在交往中利于實現人自身的和諧。再次,在引導工作過程中,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成果,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加強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引導的指導思想,能夠讓大學生在各種社會沖擊下,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并冷靜地判斷事實,樹立正確地政治價值觀,并逐步實現人自身的和諧,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同時,對大學生政治價值觀進行引導還需要加強文化建設。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生命線”。青年大學生這個社會大群體與構建和諧社會關系緊切,他們是思想的積極吸收者和傳播者。因此在大學教育中應該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

          此外,規(guī)范文化傳播途徑,營造安全、真實、可靠的文化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健康政治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義。網絡已成為青年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一個常用途徑。網絡信息在豐富性、全面性、時效性強的優(yōu)點下也存在雜亂、主觀性強的缺點。因此,發(fā)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十分迫切。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fā)展;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建設。文化的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態(tài)度。實現自身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

          作者:胡華丹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