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和諧社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和諧社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和諧社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和諧社會的內涵及特征

          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新理論,在界定其含義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指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同于中國古代所提的“大同社會”,而是一種超越階級全新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表現形態。和諧社會要求社會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內部及之間相互制約。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并非恒久不變的,因此社會和諧也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觀念。于當代中國而言,和諧社會即是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東西部各區域之間,人與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多組關系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相互依存卻又相互制約的、協調發展的社會。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必然聯系

          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和諧社會在以人為本這一點上高度契合。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表明了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中,以人為本將涵蓋各領域、貫穿各環節。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其目的是將其培養為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領的社會主義新人,因此也必須將以人為本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民主與法制建設理論同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支撐。民主與法治建設就和諧社會而言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環。其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石。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則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而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政治觀點的教育是其主要內容。其中,民主法治教育、憲法教育是政治觀點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學生經思想政治觀點教育后應能正確理解和認識民主與法制之間的辯證關系、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意識與法制觀念,自覺遵守憲法和其他各項法律的意志,高度重視與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是社會的金字塔部分,只有科學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理論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才能實現其個人人生價值以及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建設社會主義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后備力量和青年主力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與否不僅關乎個人,更關乎整個國家與民族的成敗興衰。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是密不可分、相互制約的關系。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決定著和諧社會的發展高度,而作為人類的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相適應的現狀

          其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內容上未能滿足和諧社會發展的要求。以現階段的狀況來看,內容上的不切合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滯后、內容狹窄空洞等兩個方面。很多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陳舊,陳腔濫調難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大學生們所關心的時政問題又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此時學生往往通過網絡等其他途徑自行獲取,這不利于大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的確立和純潔性思想的保有。其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觀念上未能將以人為本提高到服務和諧社會的層次。如上所言以人為本作為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高度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健康思想、健全人格的主陣地。社會不斷發展,也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適應新的變化和要求,做到以人為本,重視大學生的個體性、弘揚人的主體性。其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標上未能突出服務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諧社會是近幾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所提出的新需求。而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卻是用從前的、難以適應新形勢的標準去要求大學生,未將服務和諧社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抑或為突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這無疑影響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立足客觀實際,勢必難以跟上時展的需要。唯有將構建和諧社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這樣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才是符合時代潮流,能擔當歷史使命的新型大學生。

          4和諧社會視角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和諧社會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領悟和諧社會,明確其內涵及特征,并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全面開展。在課程配置上,要加強法治教育,倡導公平正義。教育工作者們以身作則,同時加強誠信友愛教育,提高大學生品德素養。最后,構建綠色校園,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樹立大學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第二,理論教育于社會實踐相結合。朱子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由于受種種因素的限制,我國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只能停留在書本知識傳授的層面上,社會實踐教育的機會少之又少。我們不能忽略客觀實際,過“左”地提出“全面深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口號。但實踐教育法終歸是最有效的、能讓大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和親自做的過程中獲得正確認識、深刻體驗和正確行為習慣的方法。同志曾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地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脫節,而且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尊重個性、釋放大學生個體價值,構建和諧青春校園協同思想教育。“以人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之義。因此必須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彰顯大學生個性、釋放其個體價值。在構建和諧校園中,應努力做到師生關系和諧、校園環境和諧。這種和諧不應該是刻板的、沒有活力的,應做到和而不同。在和諧校園基礎上,應釋放大學生的青春活力、彰顯其個性魅力,其中大學所特有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嚴謹創新的學術活動都應大力提倡。

          作者:丁昭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