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我國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必要性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優劣勢顯而易見。中小企業對于電子商務的應用與創新能力有限,抗風險能力較低,同時又具有管理費用較低,經營靈活,可以滿足市場特定需求的特征。降低采購成本。電子商務使企業的采購成本有效減少。一方面企業運用電子商務采購平臺,獲取采購信息,進行信息交流,了解市場行情,在供應鏈環節準確定位,設計可供選擇的渠道方案,更廣泛地選擇供貨商,壓低進貨成本,保證進貨的質量,避免資金浪費。另一方面企業從企業電子系統方面構建企業采購管理,運用供應商存貨管理、數據倉庫訂單管理、供應鏈管理模塊、存貨控制模塊等管理系統,整合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實現以銷定產,以產定供,最大限度控制庫存,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客戶價值與促銷水平。電子商務在銷售與宣傳方面可以實現與客戶高效互動,及時進行有效的信息反饋,有利于分析消費者特征,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客戶價值。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與高效性,在促銷方面,企業可以利用網站頁面、搜索引擎、微博等方式進行宣傳,覆蓋區域廣,傳達信息敏捷。微信商城、手機無線端搜索等新的引流方式與傳統的電視廣告,報刊雜志廣告相比,傳遞出的信息更為豐富,受眾度也更為廣泛。京東商城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網上宣傳提高了知名度。在線上交易方面,電子商務的線上交易環節包括咨詢洽談,網上訂購、網上支付、服務傳遞等環節。客戶借助網絡平臺了解相關信息,對感興趣的商品進行初步了解,如有進一步需求,可以運用網上白板會議的形式進一步洽談。利用互聯網超越了地理條件的限制,為商務洽談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途徑。在售后服務方面,電子商務的售后服務具有虛擬性,大眾化的特點。開展電子商務,可以在企業網站上發表相關信息,對于一些簡單的常見的問題提供維修指導,把服務質量“有形”地提供給用戶。且有些產品由于自身的缺陷,可能會重復出現一些售后問題,提供在線咨詢節省了用戶來回奔波的時間,也減輕了售后的壓力。這樣有利于樹立品牌,增強客戶信賴度和培養客戶忠誠度。內部信息管理創新。企業建立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創新管理模式,利用電子工具消息,有利于合理配置企業內部的人力物力,加速信息流動,建立企業內部數據控制系統,使管理層與員工更有效的溝通提高管理效率,作出更科學的決策。通過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提高中小企業的營銷能力以獲得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同時,企業可以通過電子數據信息了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類型及購買模式,有效利用客戶信息,如訪問量、購買歷史,對客戶群體進行細分,快速地提供獨具針對性的服務項目,提升企業服務的個性化水平,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客戶價值。
2我國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化之路的有利條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廣泛應用為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化之路贏得了一些有利條件。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加快提供了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強網絡基礎建設以及電子商務環境建設方面,我國政府啟動的一系列信息化工程,為電子商務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互聯網的發展,為電子商務的廣泛開展提供了可能。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網民數量達到6.32億,網站數達到273萬。政府政策法規給與的支持提供了良好宏觀環境。政策法規上面,2013年我國已頒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商務部關于促進電子商務應用的實施意見》、《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涉及電子商務的技術標準和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化之路盧海韻朱琳(武漢理工大學)企業管理規,進一步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的法律框架。各級政府大力建設寬帶網,提升、完善信息交換途徑,構建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實施多方面的信息系統工程,積極舉辦電子商務國內學術交流會議,為中小企業之間進行交流學習提供機會。第三方平臺的大力發展為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方便。由于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平臺的建設,中小企業無需自己投入大量宣傳費及硬件設備,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重復投資,走集約化的發展模式。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獨具特色的服務內容,支付安全技術及盈利模式方面進行了探索,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站建設,優化,推廣等服務。一個更為安全、方便、誠信的網上消費環境將逐漸形成。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化之路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我國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化之路存在的問題
認識不足。截至2013年12月,全國41.7%的企業建立了獨立的企業網站,同時有18.0%的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建立了網店。許多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認識不足,沒有重視電子商務作為商業資產的重大意義,缺乏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另外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目標不明確,沒有選好適應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不注重媒體廣告價值利用效益和用戶體驗,導致了網絡利用率低,營銷方式單一,網絡營銷的巨大優勢和潛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利用。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商業電子化需要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物流服務機構通過倉儲、運輸、配送等功能的發展,搭建起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使企業和消費者對物流行業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的倉庫周轉率僅為發達國家的30%左右,這種滯后的物流與電子商務商流的快速、低成本的不同步性,難以適應目前電子商務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變化,不利于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目前我國網絡基礎設施還較為薄弱,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應用的政策環境還有很多缺失,而且互聯網接入帶寬的比例低,電子商務公共操作環境不成熟,網絡安全性也有待提高。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資源、設備、人力的不充分利用,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而抑制了中小企業通過開展電子商務發展壯大的可能性。交易安全無保障。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經營模式,在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水平的同時,也導致了一系列麻煩。例如病毒及黑客的入侵,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絡上傳輸的過程中被他人非法的修改,刪除或重放,交易的內容被第三方竊取等。企業和消費者的信息安全都得不到充分保障。另外在在線支付方面,自余額寶點燃互聯網金融的硝煙起“,全民理財時代”即來臨,互聯網金融各種形態不斷出現,P2P網貸,微信支付,互聯網交易監管面臨更大的挑戰。政策法律不健全。目前國內的電子商務還處于初級階段,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政策不夠健全,一系列問題如電子合同的訂立與形式,電子商務與第三方的法律地位、管轄權與法律適用性,數據證據問題等很難得到好的解決,如網絡的規模、物流、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中也沒有與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相配套的政策。再加上商業信用,支付問題和物流瓶頸的阻礙,因此開展電子商務進行網絡交易的企業要冒很大風險。
2我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化之路的對策
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應堅持自主創新的主導地位,具有發展戰略眼光,選擇好適應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如引進O2O,科學選擇是自建電商網站,還是與大電商平臺合作。要制定正確競爭策略,提高網絡營銷利用率;分析效果評價影響因素,運用第三方平臺,拒絕信息孤島。目前,我國已存在很多第三方平臺網站,如中國創業商網、中國供應商、馬可波羅網等,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信息共享。健全完善物流配送體系。要想使物流具有較高水平的快速反應能力,政府應給予積極指導,加大對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立完善物流配送體系。物流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創新管理模式,加強物流鏈各環節的交流,保證信息的暢通,依據中小企業的實際需要提供和設計個性化物流服務,與中小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壯大物流能力。比較典型的案例如順豐速運推出“順豐嘿店”達到線上線下結合(O2O)的目的,建立更便捷的快遞通道,促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鞏固電子商務運行的載體,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和各類支撐商務系統的軟件等,大力推進無線寬帶等設施建設,加強交易安全防范。通過健全法律制度和完善與網絡信息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信息安全規范。遵守電子商務立法原則,借鑒國際立法,如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電子商務示范法》,加強電子支付的安全保障力度。建立電子證書管理、電子貿易伙伴關系建立和確認、密鑰管理,為支付系統中的各參與方提供身份認證。另外還要對系統中電子商務認證中心進行有效在線監督,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的監管,進一步開展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建設。建立完善政策法規體系。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商業形態,建立起一套國際化且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法規、制度和辦法十分必要。相關法規的建設必須在政府的規劃協調下,尊重市場規律,以企業為主體,借鑒國際相關政策法律,加強與他國立法的協調性,相互參照,力求兼容,促使電子商務規范的趨同。建立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及相應的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約束體系,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三總結
總之,互聯網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會以在線網絡的方式介入更多的經營手段,從生產經營、支付、營銷到售后服務。電子商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契機,發展電子商務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之路剛剛起步,卻是其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小企業走電子商務化道路的可行性,以及現存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其提出了建設性的對策,希望廣大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予以借鑒。
作者:盧海韻朱琳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