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運城特色農產品營銷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運城特色農產品營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運城特色農產品營銷論文

          1運城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運城是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其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糧、棉、果、菜、畜、水產六大產業蓬勃發展。小麥、蔬菜等產量均居山西省之首。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引導下,運城市依據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基地的目標,按照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的思路,培育和發展了水果、糧棉、畜牧、蔬菜等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形成了優質水果產業帶、優質麥棉產業帶、無公害蔬菜產業帶和沿中條山畜牧產業帶,建設了紅棗、蘆筍、水產養殖等特色農產品基地。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蘋果、紅棗、蘆筍、花木、草莓、櫻桃、蘆筍、食用菌等十大主導農產品,已建成萬畝種養基地20個。全市十大主導農產品產值和增長率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農產品加工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427個,2011年完成總產值84.4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79.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4個,4家企業進入國家級龍頭企業,占到全省的1/3以上,22家企業入圍全省重點龍頭企業,52家企業成為市級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集群的崛起,帶動了31.1萬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有效地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方向發展。農產品基地從幾年前的以購銷合同為主建立基地,發展為現在以自辦基地和訂單基地為主的緊密型基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民的帶動力進一步提高。但面對全市迅猛發展的農業產業,運城市卻出現了農產品利潤和附加值較低、精加工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農民收入不高等現象。究其原因,固然有品種選擇、種植方式、管理水平、加工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但營銷也是決定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是否具有一支專業、敬業、高效的營銷人才隊伍。

          2我市農產品營銷人才培養的教育基礎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運城市唯一具備農業教育背景,設有市場營銷專業的高等院校,該專業于2002年開設,是面向農產品市場營銷、營銷管理等而設立的一個寬口徑專業,經貿管理系具體負責該專業的教學與管理。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專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全市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敬業高效的營銷專業人才。為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投身地方建設,學院在人才培育方面以市場為目標,以實用型人才為標準,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和轉型,發展迅速,成果突出,初步實現了專業建設預期目標、人才培養價值目標和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目標。

          3人才培養

          方案專業名稱、入學要求與學習年限:市場營銷專業,全日制高、職中、中專畢業生,學制三年。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及職業范圍:2003年6月,針對新成立市場營銷專業,結合人才市場需求,提出“高技能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經過近6年的教學實踐、市場需求調研和校內外專家論證,2009年培養目標更新為“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2011年依照《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若干意見》精神,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學院培養人才的主要任務,把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農業、面向中小微工業、商業企業等從事農產品市場調研、商品采購、營銷策劃、市場管理、客戶服務等相關工作,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掌握農產品市場調研、推銷促銷、市場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客戶管理、商務談判、公關策劃等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2011年,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進行了教學改革,對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在原有9項內容上增為12項內容,使其更加規范。課程設置調整。將原有課程即使更新為適應時代要求,適應農產品營銷需要的課程,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和技能訓練,調整以后的人才培養方案更注重應用性和實用性。加大實訓技能比例。將舊方案中的“技能訓練”、“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踐”四個板塊調整為“實驗(訓)”、“技能訓練”、“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實踐”五個板塊。將理論實踐比例由原來的6∶4調整為1∶1。突顯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及規格要為生產實際服務的特點,切實做到服務于生產。

          4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學院組成立以院長為主任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教務主任等為副主任,其他各系部教學副主任為成員。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市場營銷專業打破傳統的理論教學課程體系,以“夠用為度”,突出“實用性、針對性、時效性”。建立四大課程模塊:即公共學習模塊、專業學習模塊、拓展學習模塊、綜合素質模塊。理論教學方面,邀請有工作經驗的行業、企業單位技術人員作兼職教師,講授一門或部分課程教學內容,增加學生對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了解目前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發展動態,熟悉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掌握新營銷策略的應用。實踐教學方面,邀請農產品企業營銷人員做實習指導教師,并結合實際情況,補充教材中的不足,有機地將書本內容和市場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經過對教學計劃的調整、優化,使理論教學時數與實踐教學時數之比接近在1∶1左右。

          5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

          該專業按照突出“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吸收本專業領域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強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英語、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增設專業拓展學習課,拓寬學生視野。按照上述要求完成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修訂。根據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在任課教師的培養選派上,非常注意教師的職業素質培養,鼓勵專業教師到農業企業鍛煉,取得與本專業有關的資格證書。全面開展教學方法改革,改變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積極實行提問式、啟發式、答辯式、咨詢式等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引入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實施“雙證書”教育。為適應社會對就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教學計劃,積極開展“雙證書”教學。要求學生在取得畢業證的同時,還要取得有關職業資格證書。

          6職業素質

          教育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及我院《關于全面加強素質教育實施意見》,我們確定了“一切為了學生成才”的基本思路,強化管理人才、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的新觀念。市場營銷專業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加強第二課堂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心理健康對成長的重要意義,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開展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咨詢)工作,促進了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走上社會后能很快適應社會變化,具有較好的應變能力,積極投入事業中。

          7產、學、研及工學結合教育

          為了保證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及規格,滿足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切實做到服務于農業生產。為此,不僅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邀請農產品企業參與,而且在執行過程中,定期召開相關成員會議,根據用人單位意見,適時修改教學計劃,微調人才培養規格,實行動態管理。理論教學方面,邀請有營銷經驗的農產品企業人員作兼職教師,講授一門或部分課程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面,邀請營銷成功人士做實習指導教師,并結合實際工作,補充教材中的不足。

          8專業教學

          管理組建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系部專業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以保障教改實施方案有組織、有計劃的實施。為保證教改的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走產、學、研結合之路,特聘請營銷專家組成建設指導委員會,參與指導辦學。不斷探索逐漸建立了比較健全有效的教學質量保證制度,開展教師互聽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教師自評、教師互評、教師評學活動及中期教學檢查,及時掌握教學信息,堅持畢業生跟蹤調查和社會需求調研工作,促進專業結構調整和培養方案的優化,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力保證。

          作者:張晶葛紅林陸玲燕單位: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系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運城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運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