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插畫設計創意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藝術設計類教學中,插畫設計是一個重要課題。其涉及專業基礎之廣泛,設計功能的滲透性空間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插畫藝術也因此在設計領域發展為一個市場廣闊的行業。合理設計該課程的教學,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插畫設計命題設計表現媒介
在當今的藝術設計類教學中,插畫設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其所涉及的專業基礎較為廣泛,如創意構思、構圖、自由造型、色彩應用、圖形、繪畫軟件應用等,無一不包括其中。而插畫設計功能的滲透性空間之大,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插畫、兒童讀物的主要表現形式或繪本、圖表及一般紙媒版面(如報刊、雜志、單張等)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可被直接應用于產品包裝、海報設計、廣告設計、動漫及游戲原畫創作、電子媒體、交互界面設計等。插畫藝術也因此在當代設計領域發展為一個市場廣闊的行業。尤其在經濟發達國家或區域,如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地,設計界擁有高度職業化的插畫師群。合理地設計該課程教學,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乃至大藝術設計教育概念下的課程設計,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一、關于插畫設計的課程概念
插畫在現有的設計類教學體系中多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方向課程進行設計,通常為3~4學分,部分美術學院更開設有插畫專業。許多院校為滿足大藝術設計概念下學生的知識需求,亦開設插畫個性選修課程,學分設置為2學分左右。實踐證明,插畫作為藝術設計的重要表現手段,在視覺傳達設計以外的諸多藝術設計領域普遍受到歡迎。這種現象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經濟蓬勃的市場尤為明顯。就目前市場上的插畫設計教科書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大量教材都將該課程的核心內容投射在繁復的CG技術教學上,筆者對此不以為然。這類教材最大的缺失在于舍本逐末,回避要旨,扭曲了插畫設計課程的基本意義,矮化了其知識空間。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插畫作為設計作品的基本特征。維基百科對插畫的定義為:插畫(Illustration)的“主要功能是將文字內容、故事或思想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此外,插畫與其他純藝術的最大分野之處不只在于有文字的敘說性,其背后的市場和特定對象之目的,更使插畫有著視覺傳達的大眾傳播性”。根據這一定義可對插畫藝術的特征作以下歸納:可視化的呈現方式:以視覺藝術的方式進行表達是插畫的基本屬性。市場:插畫的表現內容與服務對象受特定的商業需求制約,這一特征使插畫創作與純藝術創作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換言之,插畫創作者必須在特定背景、對象的制約下從事具體的插畫創作。靈巧與精練:插畫被綁定的對象往往是一段具體的文字、某個情節、某一概念,而插畫藝術的淺唱低吟、與相關背景的相映成趣是其藝術表現的一般格局。這一特點要求插畫必須具備靈活巧妙、錦上添花的趣致。通俗與時尚:插畫設計作用于市場流通,故其受眾是社會性的,適應大眾化的審美觀念與潮流時尚是插畫無法回避的現實需求。綜合與多元:插畫不屬于某一特定媒介的繪畫種類,其創作幾乎可以通過任何繪畫媒介完成,常見的有素描、水彩、水粉、粉彩、版畫、水墨、油畫、丙烯、拼貼、剪紙、馬克筆等,加上電腦繪畫的介入,插畫設計的表現語言無形中被擴展到無限廣闊的境地。
二、插畫設計能力的培養
根據上述分析,教師對于插畫教學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滿足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需求。但是,近年來,各地藝術設計教育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人在藝術設計教育中鼓吹“去藝術化”的主張,弱化、貶低甚至取消造型基礎,宣揚“設計不需要畫得很好”“美術與設計沒有必然聯系”等,藝術設計教育面臨挑戰。筆者曾觀摩了某大學教師主持的藝術設計教育課程,該課程設計扭曲了美術基礎內涵,新創“速成培訓法”,將造型基礎矮化至專事訓練學生畫直線和圓圈,對于色彩基礎則提出用現成的彩色紙片隨意拼貼。這必然影響學生培養的質量且背離了藝術設計教育的基本目的。筆者認為,進行插畫設計必須具備以下能力:自由造型能力:究其根本,插畫畢竟是依賴視覺造型完成其表達功能的藝術形式,故手繪能力是插畫設計最基本的能力保障。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沒有熟練的手繪技巧,哪怕使用繪畫軟件的技巧再嫻熟,線條畫得再直,圈畫得再圓,恐怕也難以創作出有意味的圖形,更遑論插畫藝術作品。創意構思能力:藝術創作巧在用思。創意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創作者應具備敏銳的構思能力、別出心裁的點子、天馬行空的聯想能力、鮮明的藝術個性,并具備相應的技能將之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這一點與純藝術創作在本質上是相通的。CG技術能力:作為現代設計的輔助手段,CG技術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藝術設計課程中必然包括電腦繪畫軟件教學內容。該內容應在通盤的課程設計中得到權衡,不可偏廢,這樣電腦繪畫技能才可以為具有藝術稟賦的設計專才提供如虎添翼的支持。媒介應用的綜合能力:基于插畫表現媒介的多樣性,本課程教學應該鼓勵并引導學生兼顧對諸多繪畫媒介的體驗與掌握,嘗試綜合媒介應用的表現,并發展自己喜歡且擅長的藝術風格,這是教學的合理選擇。延伸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對于理解信息和詮釋信息很有助益。學生必須有意識地在長期的輔助學習中充實和提升這種能力。
三、命題設計
由于插畫設計受到承接“文字的敘說性,及其背后的市場和特定對象之目的”的制約,所以插畫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命題設計對于學生開闊思路、積累應對特定主題的創意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這個議題上必須下足功夫。一個好的插畫設計命題在滿足一般創作命題規則的基礎上還應關注以下方面:多樣性:具備思維開拓的延展空間,杜絕藝術創作中的同質化,關注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啟發和培養,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創意想象空間。趣味性:視角新銳、幽默或具有懸念,引發學生創作的興趣。熱點話題:關心國內外時事,聚焦社會,淬煉文字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使創作充滿生活氣息。仿真性:模擬各種傳媒(如紙媒、電子媒體等)特質和常見的插畫類型(文學讀物、兒童讀物、新聞出版、交互設計等),做有針對性的創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教師在宣導命題時,結合觀摩優秀插畫作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可以促使學生萌發具有鮮明個性的切入點,產生饒有意味、個性鮮明、讓人眼前一亮的構思。命題設計的拓展空間無遠弗屆,值得執教者用心揣摩和思考。
四、表現媒介
由于插畫表現媒介的多樣性,尤其是電腦繪畫技術在藝術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其表現手段、工具、材料、畫面效果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參考目前出版的世界性插畫年鑒,我們可以將常見的媒介歸為以下三類:手繪類:蛋彩畫、水筆畫、布面油畫、鉛筆畫、丙烯畫、水彩畫等。數碼類:數碼繪畫、截圖打印等。綜合類:混合媒介、拼貼畫、鉛筆加數碼技術、水彩加數碼技術、紙材剪切等。各異的材質和手段給予創作者不同的創作體驗,插畫的視覺表現語言也必然獲得空前的實驗性拓展。知識是一個互相影響、借鑒、滲透的體系,插畫設計與藝術設計專業的關系亦然。我們所處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媒體不斷涌現,這必然會對插畫的表現形式提出更新的要求。相信一個良性漸進的、有積極作為的課程設計,對于完善的教學體系而言,必有其不可或缺的意義。只有每一門課程的具體目標與專業培養的整體方向高度有機吻合,視覺傳達設計教育才有可能開創相因相生的新局。
作者:陳方遠 李捷生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