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小學生認知特點和數學學習心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許多教師由于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了解甚少,導致課堂教學低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建立小學生認知特點和數學學習心理特征理論體系,探索出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與數學學習心理特征的有效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案,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陽光、自信、樂觀、積極地投入學習,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認知特點;數學學習心理;“三步五環節”;循環課堂教學模式
一、研究的內容
本研究以課題組教師所執教班級的學生為對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確定本課題研究內容。從大的方面來說,包括三部分:一是對當前小學生數學學習認知特點與數學學習心理現狀的調查分析;二是認知特點背后的心理問題分析;三是在行為與心理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數學學習問題的有效策略,并實施有效教育。
二、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調查研究:(1)建立了小學生認知特點與數學學習心理的理論體系。(2)在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論聯系實際,提出“一講”,將目前盛行的翻轉課堂兩個學習階段拓展為三個學習階段:課前自學奠基—課中交流內化—課后自講升華(即“一講”,也就是微課堂)。(3)探索出了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數學學習心理特征的“三步五環節”常規課堂與微課堂有機結合的循環教學模式和評價機制。“三步”指學生的三步學法:課前自學奠基—課中交流內化—課后自講升華。“五環節”指課中交流內化的五個環節:課前三分鐘—小組合作質疑問難(兵教兵)—全班交流內化新知—歸納總結拓展提升—課堂評價。實施“一講”以來成效顯著,現已得到了推廣。
三、研究成果
(一)理論研究上了新臺階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調查研究,建立了小學生認知特點與數學學習心理的理論體系。分析了不同年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數學學習心理現狀及不同領域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過程,探索出了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與數學學習心理特征的不同領域的有效教學模式、評價方案及有效教學策略,進而對教師教育教學提出改進建議和策略。
(二)教育實踐有了新突破
1.提出“一講”,將翻轉課堂的兩個學習階段增加為三個學習階段。為了縮小每個孩子的學習差距,本課題組根據小學生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特點,將翻轉課堂的兩個學習階段增加為三個學習階段:課前自學奠基—課中交流內化—課后自講升華(即“一講”)。(1)課前自學奠基:在課前學習階段,學生按照“課前小研究單”的指導和微視頻的幫助,進行自主學習。這一過程把原來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前移到學生的家里,相當于把教師請回了家。(2)課中交流內化:進入課內教學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內容,大致站在相同的基礎上。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導”,即引導學生更好地內化知識,拓展能力。(3)課后自講升華(即“一講”):每天中午利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上臺講題。講解題型:教師根據學生當天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當天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題、易漏點、易混點、易錯題或一題多解題,設計出“拓展題單”(每天一至兩道題)。講解形式:小組交流講解、全班交流講解。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講題過程在家里錄下來,拿到班上播放或上傳到網上,進行資源共享。這樣通過“一講”,就可將所學內容升華到一定的高度,同時還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創建了東街小學“三步五環節”常規課堂與微課堂有機結合的循環教學模式。(1)“三步”指學生的三步學法。學生的三步學法:課前自學奠基—課中交流內化—課后自講升華。(2)“五環節”指課中交流內化的五個環節。課前三分鐘—小組合作質疑問難(兵教兵)—全班交流內化新知—歸納總結拓展提升—課堂評價。第一環節課前三分鐘,就是利用開課伊始的三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知識的表述,提高其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鍛煉膽魄,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第二環節是小組合作質疑問難(兵教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將課前自學過程中遺留的問題先在小組內交流,進行兵教兵的愉快互助學習。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愉快地交流,大膽地質疑、解疑、思辨,可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探究的欲望。第三環節是全班交流內化新知。通過課前自學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內容,但對重難點、易錯點,易漏點還有分歧,需要全班交流、達成共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撥)。第四環節拓展提升。拓展練習題要體現新、活、實、趣的特點。通過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達到探索規律,融會貫通,發展思維的目的。第五環節課堂評價。教師要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沒有激勵就沒有動力,所以針對學生的“一講”效果,教師要根據評價機制及時對學生進行獎勵,以此激發學生講題的熱情。這種循環課堂教學模式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改變著我們教與學的行為,使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3.探索出了東街小學微課堂“一講”有效教學策略。(1)精心準備,面向全體。(2)巧妙安排,激發興趣。(3)充分展示,開拓思維。(4)小組合作,優困互幫。(5)引導點撥,總結評價。
(三)為師生教學方式的轉變鑄就了一個新的歷史平臺本課題的實施,促進了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了教師的工作狀態,創造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提升了教師的生命質量。同時激活了學生封存的活力,開啟了學生幽閉的心智,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自由飛翔的藍天。
(四)推廣應用達到了新層面我們的“三步五環節”循環課堂教學模式多次在學校進行展示,得到學生、家長、老師及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城區各兄弟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前來參觀學習。我們通過“金鑰匙導師團”送教下鄉活動,將我們的教學模式推向了鄉村各學校。本階段的課題研究雖然已告一段落,但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學習心理特征的高效學習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再接再厲,為打造高效課堂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高艷立.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6(13):125.
[2]蔣有慧;羅來棟.促進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9):92-96.
[3]文森,王永,張文質.讓學生發揮自學潛能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福建省中小學“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研究總結[J].教育研究,1999(3):58-63.
作者:牛秀花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