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般來說,舞蹈藝術是人們對生活事物的提煉和升華,在一定的節奏規律運動下,使身體的動作化為舞蹈形式,且具有一定的造型美。而身體節奏則與情感的表現息息相關,因此舞蹈形態動作及其表情手勢都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從而塑造更加完善的藝術形象,體現美感。第二,舞蹈藝術通過身體形態來傳達思想情感。舞蹈作為一種表情藝術,因而其對現實生活的審美并不簡單的是模仿生活中的人物活動,而是通過奔放舒展及剛柔相濟的動作,傳達深刻的情感,體現特定人物的思想情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舞蹈反映了社會生活,通過將某一事件聯系起來,詮釋其任務形象及內心世界,雖然身體的表達沒有語言直白,但是在表達人物情感的細膩和豐富上,動作的表現力甚至要超越語言表達。中國古代文學中就曾說過:“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而舞蹈動作在表達情感和思緒上具有其獨特之處。第三,舞蹈藝術審美具有一定的節奏感。舞蹈藝術與音樂具有密切的聯系,原始樂舞就是一種集樂曲、舞蹈和詩歌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在豐收節慶和祭祀儀式上,人民利用身體舞蹈伴隨著伴奏表達內心的情感,雖然上古時期的群體性身體動作還稱不上舞蹈,但是毋庸置疑舞蹈就是從那時發展起來的。舞蹈表演藝術的每一個身體動作都具有一定的音樂性,舞者的身體形態隨著音樂的抑揚頓挫而不斷變化,從而構成舞者內心情感的變化起伏。好的舞蹈藝術作品往往與音樂的聯系緊密,在音樂旋律的突出和節奏變化下,烘托舞臺氣氛,同事還能創造某種意境,從而有效地增強了舞蹈的情感表現力。舞蹈是一種動態的肢體語言,通過舞者的動態美來表達人類復雜的情感世界,對于人們的社會生活進行有序的整合加工,在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基礎上進行舞蹈形式的變化,從而傳達內心情感的波動。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傣族的孔雀舞,就通過豐富的舞步展現孔雀的動態,體現了民族舞蹈的動態性和典型性。而身體的動態性展現了舞蹈審美藝術中的韻律美,在和諧悅耳的音樂節奏引導下,舞蹈者通過有規律的肢體動作變化形成視覺上的美感,轉達舞蹈作品的獨特情感,形成舞蹈藝術的韻律美。舞蹈通過人體的形態變化來傳達情感,而音樂則通過樂聲的運動來傳達主題,兩者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在相互結合的過程中,舞蹈能夠更好地展現身體的美感,使得舞蹈的審美意境更加豐滿。
二舞蹈藝術與身體審美相互依存
舞蹈藝術和身體審美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遠古時期的宗教信仰開始,巫術就作為早期的舞蹈藝術形式而出現。另外,舞蹈動作也是根據身體塑造的要求來完成,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舞蹈藝術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屬性,在身體審美過程中注重傳統文化的情理結合,同時舞蹈藝術體現了對身體探索及心靈回歸。第一,身體是舞蹈藝術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紐帶。在舞蹈界普遍認為巫舞同源———“巫者,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關系伍建紅摘要舞蹈藝術是人類早期的藝術形式之一,其藝術性主要源于舞者身體的能動性,傳達創作者的內心情感。舞蹈具有形式上的特殊性,與宗教巫術有一定的關聯,人們通過身體舞蹈溝通神靈。本文主要對舞蹈藝術形式進行分析,并對舞蹈藝術與身體審美之間的關系進行剖析。關鍵詞:舞蹈藝術身體審美能動性藝術空間神者也”。(《說文》)而且從甲骨文中來看“巫”字,像極了一個人兩手拿著一穗而舞的情景,遠古時期各類求雨、祈福等巫術活動都跟舞蹈脫離不了關系,巫和舞相互輝映,作為人類問鼎神靈自然的宗教形式,這種意義都要通過人類身體活動來表達出來。“原始人以圓圈舞這種形式構筑他們的神圣王圖。他們環繞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可以是圖騰柱、巫師、火堆、祭品等而舞。無論誕生、成年、結婚、死亡還是播種、收獲、狩獵、戰爭,原始人都需要用這種舞來和神溝通?!碧K珊•朗格在《情感與形式》中明確指出,舞蹈在原始人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不少專家也認為舞蹈本身就起源于巫術宗教,是人們尋求精神寄托的一種表現,而這些表現都是依靠身體的美感來實現的。所以說,隨著巫術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根據身體結構的美感,逐漸發展成舞蹈,用以傳達內心豐富的情感。第二,舞蹈藝術與身體審美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要素。作為中國的舞蹈藝術,其中凝集了中國傳統文化構成要素的情和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道德禮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聯系,都能通過身體的舒展很好地傳達出來,而舞蹈就是逐漸由人類身體對這種情感和理念的傳達發展而來,中國的舞蹈藝術具有非常悠遠的發展歷史,從西周雅樂開始,在一定的理性思維指導下,才形成具有情理結合的樂舞系統。而在這之前,人類一直處于較為自由的生命運動當中,在逐漸擺脫原生物的粗野狀態以來,身體逐漸由以往的粗放型融入了感情元素,再加上社會組織結構不斷變化,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人類可以通過身體表達的情感元素逐漸增多,縱觀歷史,中國的樂舞總是與“情感”編織在一起的。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抒發“人情”的文學樣式。舞蹈能以優美的形態論“理”宣揚“理”,使人認同“理”,它以富含“情”的樂舞形式維系人情關系、穩定社會。因而舞蹈藝術和身體審美一樣,通過身體動作傳達內心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由社會、自然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展而形成。因而,身體傳達內心的情感,再結合身體審美的客觀要素逐漸就形成了舞蹈藝術。例如,當前中國隨著各個地域的文化特征的融入,舞蹈審美藝術的意境之美更加明顯:不同的地理物質和文化內容,促進了舞蹈形式的差異性,風格各異的舞蹈形式也是當前舞蹈藝術的典型特征。維族的舞蹈源自于北方草原,《賽乃姆》節奏明朗、物資歡快;傣族舞蹈情感深厚,雕塑性強,且多以贊美水的純凈柔美為主;蒙古族舞蹈彪悍勇猛,體現了遼闊的蒙古草原文化和粗狂豪放的民族形象。所以說,不同民族地區的生活習慣不同,其身體審美標準也不相同,則舞蹈藝術形式也不盡相同。第三,舞蹈藝術是對身體審美的一種身心回歸。身體作為舞蹈藝術表達內心情感的有效載體,舞蹈藝術是否具有審美性取決于身體伸展審美。而舞蹈演員是舞蹈審美藝術創作活動中的基本元素,舞蹈的美,需要通過舞蹈演員靈活地表現出來。所以,在進行舞蹈審美藝術創作中,演員必須符合舞蹈劇作的基本需要,符合舞蹈主題思想的表達,且具有一定的藝術氣質。男演員矯健的身軀,女舞者柔韌的線條美等都是對于人體藝術美的基本需求。另外,演員在具備這些基本的要求之外,還必須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能夠較好地領悟舞蹈藝術所要傳達的思想,通過豐富的身體表現力進行表達。所以說,舞蹈藝術是對身體審美的一種探索,一種身心回歸,阿恩海姆在分析“動覺經驗”的時候說:“在我們的經驗中是否包括著演員起舞時的時間流失呢?我們是否真感到了這些動作是來自于未來,然后又從現在回到了過去呢?對這些問題,我們找不到答案,因為這些問題提的太荒唐了。整個舞蹈就我們自己所看到的程度來說,是一個超然于時間之外的整體?!币蚨?,在我們對于舞蹈藝術的認識,也是有身體的實際活動到審美活動的轉換過程。第四,舞蹈藝術的表達依賴于身體審美所表現的意境。身體形態是舞蹈審美藝術的根本載體,舞蹈美與否取決于人體運動的動作是否符合審美,而身體審美所要傳達的無非是一種意境美。而舞蹈審美藝術的意境之美,一方面體現了舞蹈形象所表達的主管情感,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其意境的展現。通過各不相同的舞蹈風格和舞蹈演員的人體律動來傳達舞蹈所承載的感情,生動多樣,新穎別致的舞蹈形式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舞蹈意境。所以說,舞蹈藝術是對人體美的再現和表現,通過動態的形式,將人體的動態美展現出來,展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舞蹈對于人體的動態之美進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使得人體的動態美充分展現在舞蹈藝術中。以西方的古典芭蕾和中國古典舞為例,由于各自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導致了二者人體動態美觀念的差異。西方人認為宇宙是直線運動的,是有秩序和規律的,因而古典芭蕾的動作很多都是由直線發展的,從而形成了“開、繃、直、立”的動作特征。中國人則認為宇宙是圓的,因而中國古典舞的動作很多都是圓線的運動,由此形成了“圓、曲、擰、傾”的人體動態美觀念。所以說,舞蹈藝術是對人體審美的挖掘和展現,體現了一定文化內涵和生活習慣背景下的人體形象。
三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藝術必須要著重注意舞蹈表演者的綜合素養,在舞蹈音樂的引導作用下,創新舞蹈造型,較好地傳達舞蹈所要體現的情感訴求。而從審美欣賞的角度來看,舞蹈藝術的創造首先要利用形象化的舞蹈造型傳達主題思想,然后利用多樣化的風格特點展現舞蹈的意境之美,綜合動態化的韻律之美,而這一系列過程都需要舞蹈者的身體姿態來展現,也就是說,具有一定的身體審美標準來確定舞蹈藝術的形態。舞蹈藝術與身體審美密不可分,在某種程度上,舞蹈藝術就體現了身體審美的標準,而對身體審美的挖掘就形成了舞蹈藝術的風格。
作者:伍建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