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論舞蹈藝術的生命精神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舞蹈藝術的生命精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舞蹈藝術的生命精神

          摘要:伊莎多拉•鄧肯,是生活于19世紀的一個舞蹈藝術家,美國十九世紀一位著名的芭蕾舞藝術家,她也是現代舞的創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頭赤腳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家。她勇于與美國當時的古典芭蕾舞藝術派作斗爭,提出了古典芭蕾“一點都不好看”的說法,并指出了古典芭蕾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經過她不斷的努力和探索創編出了擁有生命氣息和活力的現代芭蕾舞藝術,她創編的芭蕾舞是現代芭蕾舞的一個借鑒。她創立了一種基于古希臘藝術的自由舞蹈,這種舞蹈不僅跳起來美觀,而且被她融入了很多的生命氣息,因此她的舞蹈藝術在歐洲揚名。隨后她又在德、俄、美等國開設舞蹈學校,成為現代舞的創始人??梢哉f伊莎多拉•鄧肯是現代芭蕾舞藝術的創始人,她的主要作品有根據《馬賽曲》、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門德爾松的《春》和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改編的舞蹈。著有《鄧肯自傳》(1927)和《論舞蹈藝術》。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她對于美國以及整個世界的芭蕾舞藝術具有很大的貢獻,奠定了現代芭蕾舞藝術的基礎,這值得后人稱贊。

          關鍵詞:伊莎多拉•鄧肯;舞蹈藝術生命精神

          一、體現完美人生

          大家都知道,鄧肯的舞蹈理念與傳統的舞蹈藝術存在很多相悖之處,她大膽的指出了古典芭蕾舞藝術中的不足,認為古典芭蕾舞缺乏活力,一切舞蹈動作都是按照一定的固定形式在進行,舞蹈者缺乏自己的靈魂,她們不能按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舞蹈動作的編排,而是不得不按固定動作而進行。鄧肯大膽提出了“古典芭蕾一點都不好看”的言論,可見她對于古典芭蕾舞的不屑。在批判古典芭蕾的同時,她不顧社會世俗壓力,勇敢的對芭蕾舞藝術進行改造,同時也在古典芭蕾舞藝術當中融入了很多新的舞蹈元素,她更是光腳上舞臺跳舞的第一人,為現代芭蕾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鄧肯還提出了舞蹈藝術就是一種自然美,它是舞蹈者的身體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最開心、輕松的動作,而不是按固定模式進行的,她創造了很多新的芭蕾舞動作,奠定了現代芭蕾基礎。更重要的是,鄧肯還提出了芭蕾舞藝術本身是在體現一個完美的人生,因此她的舞蹈從開始到結束都必須要有完整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舞蹈,她是一個舞蹈者靈魂的體現,舞者必須要用最好的狀態來完成。鄧肯花費大半生的時間來研究芭蕾舞藝術,獻身于藝術,以最好的心態來舞蹈,讓舞蹈注入了她的靈魂,她為芭蕾舞藝術而存在。鄧肯讓自己的人生發揮了最大的價值,值得后人學習。

          二、讓生命流動

          對于鄧肯來說,她就是一個充分發揮了自己生命精神的人,作為一個資本主義時代女性權利和社會地位比較低下的女性,她勇敢的與黑暗的政治經濟勢力作斗爭,就她個人的歷史來看,她不僅僅是一個舞蹈藝術家,也是一個舞蹈教育家,她把自己的舞蹈理念融入到舞蹈藝術當中,引起了舞蹈藝術界的改革浪潮,她批判了古典芭蕾舞藝術,相當于批判了整個資本主義時代,她不顧社會人的反應,義無反顧的進行她自己的舞蹈藝術思想的傳達,讓后人不由得敬佩。鄧肯作為二十世紀的一個舞蹈藝術家,她是時代的產物,她不懼惡勢力,不懼時代的壓迫,大膽的進行舞蹈藝術的改革,開創了現代芭蕾舞藝術的先河。后人稱鄧肯為“現代舞藝術之母”,可見她的行動對于當時美國人民的影響力。鄧肯將自己的生命價值發揮到了最大的程度,她盡自己的全力去完成了很多前輩藝術家所不敢做的事,她無懼世俗的眼光,不斷的讓自己的生命活力得到綻放,這不僅僅是出于她對舞蹈藝術的熱愛,更是出于她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一種反抗和不滿,她通過舞蹈藝術的形式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在現代芭蕾舞藝術當中融合了很多鄧肯的生命活力。這就是鄧肯的生命精神的體現,她生于芭蕾舞藝術,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熱愛的藝術,發揮了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美就是自然

          舞蹈藝術,不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舞蹈者發自內心的一種喜愛與靈動,因此鄧肯認為古典芭蕾舞太過于古板,她根據人們既定的舞蹈動作進行演出,這樣的表演是不完美的。因此,鄧肯提出了“美就是自然”的說法,她認為古典芭蕾舞必須要被人們改進,她編排的古典舞融入了很多的現代舞元素,她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事業當中,創造出了最自然的舞蹈動作,轟動了世界。可見,她的舞蹈藝術美是發自內心的,是被人們接受的,是一種自然美,這就如鄧肯本人一樣,美的自然。

          四、靈魂舞動

          所謂舞蹈,僅僅穿著舞蹈鞋用軀體在舞動,這樣的舞蹈是缺乏活力的,它不會被人們所接受,鄧肯認為古典芭蕾正是如此,這是鄧肯進行芭蕾舞改革的起點之一。她無法容忍沒有靈魂的舞蹈表演,因此她毅然決然的進行舞蹈藝術的改革,她認為所謂舞蹈就是靈魂的舞動,這樣的表演才是最打動人心的,最受觀眾喜愛的。這一點從她后來編排的芭蕾舞當中被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她用靈魂去跳舞,震撼了全世界的觀眾,達到了她進行舞蹈改革的目的。

          五、人生是藝術

          鄧肯認為藝術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花費了她一生的時間去追求藝術,認為追求藝術是一個人一生的過程,它不是需要人們盲目的去追求,而是應該給藝術注入生命的靈魂,然后堅持不懈,風雨無阻的去堅持。而鄧肯對于舞蹈藝術的追求貫穿一生并不是人們空口而談,鄧肯從童年時代就已經對舞蹈藝術有了熱愛,她在16歲的時候就懂得要如何把自己對于萬物的理解融入到跳舞當中。當時,她就能對《死神與少女》有一個深的感悟,她感嘆社會現實的殘忍,從而同情那些陷于苦難當中的人。隨后,她又表演了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優麗狄茜》,對劇中遭受苦難的人們更是充滿了同情,她再無法按照表演本身的安排去跳弗蘭克的《交響詩》,而是自作主張跳了《懺悔詩》來給劇中犯錯誤的人進行懺悔,同時她也為那些遭受苦難的人進行祈禱,希望上帝可以保佑苦難中的人們不再經受苦難的摧殘,可見她對于舞蹈藝術的認識覺悟是多么高。鄧肯通過把自己生活中的親身經歷與舞蹈藝術相互融合,創作的芭蕾舞的編排就是她對人生的感悟,可以說她的一生都是舞蹈藝術。

          六、為理想而舞

          鄧肯一生所追求的是一種自由平等,這些在她的作品當中是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追究其原因在于她特別推崇惠特曼詩歌當中的自信的個人主義和理想主義,她堅定要花費一生去追求這兩條信仰。鄧肯反對美國的兒童去跳那種奴相的小步舞,她認為那種舞蹈不符合兒童的自由發展,是不值得被推崇的,她主張兒童應該盡情的去釋放自己的天性,同時她也進行了幼兒舞蹈的改革。她的民主自由的崇高信念,指引著她一步步在逆境中成長,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最終成功。我們不難看出,鄧肯編排的舞蹈大多鏗鏘有力,充滿了節奏感,體現了舞蹈者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信念,這就是鄧肯一生所追求的,她是在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舞蹈,她毫無畏懼,這就是理想的價值所在。

          七、結語

          縱觀鄧肯的一生,她創造了現代芭蕾舞藝術,譜寫了美國舞蹈藝術的歷史,她生命的價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揚,但是她卻有著不太幸福的婚姻生活。人無完人,鄧肯與葉賽寧的相遇原本是那么的美好,兩個人作為不同國度不同領域的杰出人物,跨越語言的障礙相愛相依,兩個人生活的環境、觀念等都存在太大的差異,加上葉賽寧本身的抑郁癥,導致了鄧肯婚姻問題的出現。鄧肯為美國舞蹈藝術獻身,卻在婚姻上遭遇不幸,從而造成了她后來的精神狀態不佳而在晚年遭遇車禍身亡,這是她的不幸。鄧肯作為一個承載時代靈魂的女性,超越了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女性的偏見,她向人們證明了女性的實力,讓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鄧肯的一生是輝煌的,她的生命精神永存于世。

          參考文獻:

          [1]余盛祥,席衛權.論伊莎多拉•鄧肯舞蹈藝術的生命精神[].長沙:湖南大學,2011年.

          [2]周梅.高揚生命的旗幟———試論伊莎多拉•鄧肯舞蹈藝術理論體系中的生命精神[J].大學教育,2013,(23).

          作者:劉科 單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