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網絡課程的設計不僅僅是一個計算機技術問題和教學問題,更是一個藝術問題,網絡課程的設計水平直接體現設計者的藝術修養。網絡課程設計最常用的載體是網頁,網頁的藝術設計,日益被網絡課程開發者所注重。網絡課程一般包含著一個主題內容,或文學,或藝術,或某一學科,或某一專業等等的信息傳授。每一個主題下面又有不同的分支以及具體內容,因而以主題為支撐點,選取最有代表性,具有一定藝術性的可視形象
具象形象.元素制作成各個畫面和界面,從而構成認知手段和審美感知。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包含著網絡課程設計者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在確立了網絡課程主題(主體)之后,首先要明確和熟悉設計的對象和構成的要素。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涉及的具體內容很多,可以概括為多媒體元素和界面設計兩個方面。
這里所說的多媒體元素是指構成網絡課程的內容,如文本、背景、按鈕、圖標、圖像、表格、顏色、導航工具、背景音樂、視頻等。與普通的課程內容設計一樣,它們是實施教學并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根本,都要遵循一些共同的指導原則,比如科學方法、準確性、完備性等等;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課程內容的表現形式上,網絡課程內容不再是以線性方式組織的教科書文本,而是以超文本方式組織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即多媒體元素組成的微教學單元。
我們可將界面設計定義為設計中所面對、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總和,它反映著人與物之間的關系。網絡課程的界面設計,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間上將視聽多媒體元素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將理性思維個性化的表現出來,是一種具有個人風格和藝術特色的視聽傳達方式。它在傳達信息的同時,也產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一般來說,技術對教學原理產生的影響是中性的,網絡也是如此。我們既可將網絡課程設計成“電子翻書器”,也可以將其設計成學習者的“良師益友”。我們不能把目光僅僅盯在技術的進步上,而更應注意教育規律、教育思想和教育藝術的實現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大大豐富了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的表現力。例如,圖像與抽象圖形、三維圖象、文本等在屏幕畫面設計中的大小與位置,圖像與動畫、視頻片斷的交互切換快緩的節奏,圖像與背景的深淺、冷暖,按鈕與熱點形狀大小的位置,圖像與圖形的造型、色彩以及位置等等安排問題,就要求設計者根據主題內容的不同而制作出生動、和諧、
美感的界面,整合出整個課程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節奏和韻律的格式,使學習者在輕松愉快的審美感受中進入網絡學習的世界,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知識信息。要注意的是,網上多媒體技術發展很快,如新的壓縮方式、流媒體技術,還有動態網頁設計和交互性-包括構建并管理網上多媒體數據庫.技術———/012345、/67、893960:2;1、<=60:2;1、等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多媒體元素在網絡課程界面設計中的綜合運用越來越廣泛,使學習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視聽藝術效果。
二、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原則
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之一的網絡課程,除了具備普通課程設計所遵循的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等原則外,由于其表現形式、運行方式和承載功能的不同,還應具有自身的特殊設計原則。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整合、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主題鮮明,條理清晰
視覺設計表達的是一定的意圖和要求,有明確的主題,并按照視覺心理規律和形式將主題主動地傳達給觀賞者。訴求的目的,是使主題在適當的環境里被人們即時地理解和接受,以滿足人們的實用和需求,這就要求視覺設計不但要單純、簡練、清晰和精確,而且在強調藝術性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通過獨特的風格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鮮明地突出設計主題。
作為視覺設計范疇一種的網絡課程藝術設計,其最終目的是達到最佳的教學主題訴求效果。這種效果的取得,一方面通過對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或主題思想運用邏輯規律進行條理性處理,使之符合學習者獲取教育信息的心理需求和邏輯方式,讓學習者快速地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通過對網絡課程構成元素運用藝術的形式美法則進行條理性處理,更好地營造符合教學設計目的的視覺環境,突出主題,增強學習者對網絡課程的注意力,增進對網絡課程學習內容的理解。只有兩個方面有機地統一,才能實現最佳的主題訴求效果。具體可以通過對網絡課程的空間層次、主從關系、視覺秩序及彼此間的條理性的把握運用來達到。
條理清晰,這是設計網絡課程時要堅持的最重要藝術設計原則。網絡空間中有兩種最基本的組織方式:一種是“樹狀結構”,也就是整個站點有一個樹根(即主頁),在主頁中列出整棵樹的主干,建立站點的主要超鏈接,在每個網絡課程中又有次一級的樹枝。這種結構的站點條理清楚,容易查找,但略顯單調。另一種為“網狀結構”;這種結構有一個中心的網絡課程稱為主頁,在主頁中又有各個網絡課程的超鏈接,進入每個網絡課程,都可以找到其它網絡課程的超鏈接。
只注重主題思想的條理性而忽視網絡課程構成元素空間關系的形式美組合,或者只重視網絡課程形式上的條理而淡化主題思想的邏輯,都將削弱網絡課程主題的最佳訴求效果,難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出現平庸的網絡課程設計或使網絡課程設計以失敗而告終。
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任何設計都有一定的內容和形式。內容是構成設計的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是設計存在的基礎,被稱為“設計的靈魂”;形式是構成內容諸要素的內部結構或內容的外部表現方式。設計的內容就是指它的主題、形象、題材等要素的總和,形式就是它的結構、風格或設計語言等表現方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一個優秀的設計必定是形式對內容的完美表現。一方面,網絡課程設計所追求的形式美,必須適合主題的需要,這是網絡課程設計的前提。只講花哨的表現形式以及過于強調“獨特的設計風格”而脫離內容,或者只求內容而缺乏藝術的表現,網絡課程設計都會變得空洞而無力。
形式美的法則,包括單純、對稱、均衡、對比、調和、呼應、比例、節奏、韻律、多樣統一等因素,其中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在這個基本原則下,應從結構、權衡、變化三個方面去求得形式的統一。設計者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深入領會主題的精髓,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個完美的表現形式,才能體現出網絡課程設計獨具的分量和特有的價值。另一方面,要確保網絡課程上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不要為了炫耀而使用冗余的技術。那樣得到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只有通過認真設計和充分的考慮來實現全面的功能并體現美感,才能實現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通過局域網上因特網的學習者同樣也受到網絡傳輸速率的限制。制作網絡課程時,圖片、聲音、動畫可以使網絡課程看起來生動形象,但要控制網絡課程的字節大小,一個畫面通常不要超過1/23,如果超過了./23,就應該考慮是否將一個畫面分為兩個來呈現,千萬要避免制作超過!//23的畫面(包括文字、背景、聲音、圖像加起來的總和),否則,就不符合傳播信息的“快捷性”特性,使網絡課程內容不能很快地到達學習者,影響了學習效果和質量,損害了學習者的情趣和積極性。這種技術要素影響了傳達信息的效果,因而不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網絡課程具有多屏、分頁、嵌套等特性,可以對其進行形式上的適當變化以達到多變性處理效果,以豐富整個網絡課程的形式美。這就要求設計者在注意單個頁面形式與內容統一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同一主題下多個分頁面組成的整體網絡課程的形式與整體內容的統一。
設計整體性和編排多變性
網絡課程是傳播信息的載體,它要表達的是一定的教育教學的內容、主題和思想,在適當的時間和空間環境里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它以滿足學習者認知、技能、情感領域學習目標的實用和需求為目標。設計時強調其整體性,可以使學習者更快捷、更準確、更全面地認識它、掌握它,并給人一種內部有機聯系、外部和諧完整的美感。
節奏與韻律稱為節律。反映在網絡課程各種媒體的編排上,學習者希望獲得有規律的節奏和韻律產生的快感,激起情緒上的反應,從而對課程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談節律,首先要求的是網絡課程藝術設計的融合性與連續性的節律。雖然網絡課件適應學習者的有選擇性的學習,可按需要向前翻頁、返回、中英文選擇等,不像電視教材那樣的單向性和不可逆性,但制作仍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識結構來掌握節奏。如果界面所反映的知識信息。
如對概念的理解和文字內容的配合次序、邏輯性等的順序跳躍性太大,圖像內容違背邏輯規律和色彩的協調,會造成視覺疲勞,覺得整體結構上松散,導致學生理解不深刻、不透徹,致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興趣。所以,作為主體界面,需要各種媒體因素的重復、間隔、交替、漸變等的整合統一。“有變化、但不混亂;有秩序,但不單調,寓變化于整合中”。
網絡課程的整體結構形式是由各種多媒體元素組成的。在設計網絡課程時,強調頁面各組成部分的共性因素或者使諸部分共同含有某種形式特征,是求得整體的常用方法。這主要從界面、色彩、風格等方面入手。這自然涉及到屏幕畫面布局的均衡、襯托、對比的美學法則了。或對稱,或襯托,或對比,或均衡,它們與節奏與韻律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強調變化統一中的變與不變。對稱與均衡主要體現均勢不變;襯托與對比卻相反,強調變的一面,寓變化于統一整合之中。襯托作為對比手法的一種,它的運用是設計中采用率最高的一種。襯托可以使界面的形象特點更加突出明顯,對視覺形成強烈的刺激和張力,讓學習者加深感覺,產生良好的審美效應。另外,象圖像與背景的深淺對比、靜與動對比、冷與暖對比、疏與密對比、虛與實的對比等等也是常用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強調網絡課程結構形式的視覺整體性必然會犧牲靈活的多變性,因此必須注意:“整體”應是“多變”基礎上的整體。例如,一些課程在內容上,其結構與普通教材十分相近,沿用著課堂教學中的敘述方式,一味強調學科的邏輯性和內容的嚴密性,而忽略了遠程教育自身的特點。有必要提醒設計者,在課程設計中須克服這種定勢思維,決不能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經改造硬搬上網。常規教育與遠程教育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遠程教育中教師子系統和學生子系統處于經常分離的狀態,學生主要依靠自主學習完成課程目標。所以,我們在課程設計時,必須立足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注意和保持課件的吸引力,以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在這里,界面的布局、知識的表述、問題的設計、練習與思考題的設計等都應十分認真地加以推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既富有挑戰又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
技術與藝術的整合
設計是主觀和客觀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在自由和不自由之間進行的,設計者不能超越自身已有經驗和所處環境提供的客觀條件限制。優秀設計者正是在掌握客觀規律基礎上得到了完全的自由,一種想象和創造的自由。網絡技術主要表現為客觀因素,教學藝術創意主要表現為主觀因素,課程設計者應積極主動地掌握現有的各種網絡技術規律,注重技術和藝術緊密結合,才能窮盡技術之長,實現藝術想象,滿足學習者對網絡課程信息的高質量需求。
網絡課程不同于傳統媒體之處,就在于信息的動態更新和即時交互性。傳統媒體(如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都以線性方式提供信息,即按照信息提供者的感覺、體驗和事先確定的格式來傳播。而在環境下,人們不再是一個傳統媒體方式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以一個主動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和表達之中。這種持續的交互,使網絡課程藝術設計不像印刷品設計那樣,發表之后就意味著設計的結束。網絡課程設計人員必須根據網絡課程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配合網絡課程不同時期的教學策略,以及學習者的反饋信息,經常地對網絡課程進行調整和修改,在保持網絡課程視覺形象一貫性的基礎上,不斷創作出新的網絡課程設計作品。例如,在替學習者考慮得很周到的網絡課程中,導航提供了足夠的、不同角度的鏈接,幫助讀者在網絡課程的各個部分之間跳轉,并告知學習者現在所在的位置、當前頁面和其他頁面之間的關系等。
而且,每頁都有一個返回主頁的按鈕或鏈接,如果頁面是按層次結構組織的,通常還有一個返回上級頁面的鏈接。對于課程設計者來說,面對的不是按順序排列的印刷頁面,而是自由分散的網絡課程,因此必須考慮更多的問題。如:怎樣構建合理的頁面組織結構,讓學習者對你提供的巨量信息感到條理?怎樣建立包括站點索引、幫助頁面、開發工具,并配以等小制作開發了這套軟件取得了不少經驗,要點如下:在本網頁的頁面設計中,采用框架的頁面結構,使頁面形成多個能獨立變化又具有互動功能的小窗口其中有一個主窗口用來顯示學習的主要內容,同時配有輔助窗用來進行導航選擇。通過我們的實踐發現在網絡課件的設計中有一個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導航系統將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不迷失方向大有好處。
在說明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選取了大量的圖片。例如,在實驗儀器的介紹中,用數碼相機拍攝儀器實物,再運用流行的圖片進行課件制作圖片是指通過拍照形成的照片。制作編輯軟件進行圖片制作成格式的文件。在頁面中用非常相似,這使用作為開發工具的開發者不必依靠BE’復雜的系統就可以實現其強大的功能。采用事件驅動的方式對用戶的輸入反映進行交互與反饋。總之,在具體的設計中,我們充分采用多媒體技術,將文本、圖表、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向學生提供一種圖、文、聲、像并茂的學習場景,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