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裝飾藝術中各階段特性的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裝飾藝術中各階段特性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裝飾藝術中各階段特性的研究

          摘要:平面裝飾藝術早已是各大藝術類院校的專設課程。平面裝飾藝術教學不僅涉及設計類專業,如視傳、環藝、工設、紡織,還涉及純藝術類的油畫、國畫、雕塑、版畫等專業。有些專業將平面裝飾藝術作為基礎課擴展專業范疇,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有些專業則將其作為主干課延伸到專業核心,或結合市場應用將其作為個性化裝飾與應用發展的特色課程。因此,研究探討平面裝飾藝術各階段教學的重點與銜接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平面裝飾;裝飾基礎;裝飾借鑒;裝飾表現;裝飾個性

          一、裝飾基礎教育階段

          裝飾基礎教育主要以裝飾基礎課呈現,課程內容包含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主要包括裝飾藝術的特點與發展、審美規律、時代特征等,具體教學實踐包含傳統裝飾圖案、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按照所在專業和課時設置的不同選擇講解與實踐的重點。裝飾基礎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平面裝飾藝術特征的理解,使其在學習和實踐中更好地區分傳統繪畫與裝飾表現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的特點,從而以符合裝飾表現的方式完成課程相關實踐性練習。隨著時代的發展,平面裝飾的審美語言不斷更新,在基礎部分的理論教學和實踐中,教師以圖片示范、分析比對和講解的方式,使學生明確平面裝飾語言的地域性、時代性、工藝性、平面性等表達特點,盡可能地從平面裝飾藝術宏觀高度把握平面裝飾領域的寬度與廣度。對平面裝飾大局面的認識不僅有利于對裝飾基礎部分的學習與思考,更有利于后階段深度的挖掘與開拓創新。

          二、裝飾借鑒與再創意階段

          裝飾基礎階段學習的重點是熟悉平面裝飾語言特征,通過小品畫的練習與實踐,表達對平面裝飾的理解。裝飾借鑒與再創意階段的學習重點在于在借鑒古今中外典型的平面裝飾藝術精品的基礎上,創作出符合這一內在特征的新的平面裝飾作品。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作,毫無根據的創新是不存在的,當代藝術是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必然結果,平面裝飾藝術同樣如此。在教學中,教師可選擇典型的具有時代、民族特征的平面裝飾藝術作品,外國平面裝飾藝術如古埃及壁畫、日本浮世繪、古希臘瓶畫、波斯細密畫等,中國平面裝飾藝術如漢畫像磚或畫像石、敦煌壁畫、木版插圖、民間年畫等,讓學生借鑒并再創造。創新實踐應在符合原有造型特征語言的前提下,賦予作品新的內容與獨特的視角,作品在尺幅與深度方面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時間而定,可以是一系列作品組合,也可以是獨幅的主題創作。

          三、裝飾表現與應用階段

          裝飾表現與應用階段是由單純的平面裝飾表現向應用層面發展,從課堂習作走向市場應用。裝飾表現突破借鑒與再創作,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平面裝飾藝術中汲取營養,并結合時代審美特點,用全新的表現手法、工具材料,創作出與時展同步的平面裝飾藝術新作品。新作品不僅具有平面裝飾藝術特性,還兼顧應用,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裝飾品。平面裝飾藝術從發展之初便與生活應用密切相關,平面裝飾藝術教育也應如此。學生在裝飾基礎、裝飾借鑒與再創意的教學中已建立了平面裝飾的審美高度與廣闊視野,為進入應用層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裝飾類的應用面極為廣闊,課堂教育與實踐需要結合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展開。平面設計類如包裝廣告、書籍裝幀、服裝服飾等;產品類如生活日用類、電子產品類、交通工具類等;其他還有公共藝術類、建筑裝飾類、環境藝術類、展覽展示類等。裝飾表現與應用階段的教學為設計類專業提供專業深度和專業與應用的銜接,為學生服務社會做好準備。

          四、裝飾個性化延伸階段

          裝飾個性化延伸階段的教學,既可以作為裝飾、設計類專業提升特色的教學,也可以作為其他專業拓寬審美、提升修養的選修課教學。裝飾個性化延伸以強化裝飾語義豐富性、個體差異性為重點,可以分設研究型與實踐類教學,如,研究類的裝飾語義教學、裝飾表現形式研究等;實踐類的裝飾品定制、裝飾工藝畫、私人空間裝飾等。研究型教學通過調查、分析、比對等手法,多層面、多角度地研究裝飾表現中更多的可能性,從研究探索中創新出呈現時代精神內涵的平面裝飾藝術作品。實踐類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模擬真實的方式進入設計生產程序,即市場調查、創新方案、客戶協調、樣品試驗等。兩種方式既是對平面裝飾藝術課程的推進,也讓學生在課堂中了解未來的發展,從而明確自身發展的適合度與可選擇性,客觀地作出選擇。平面裝飾藝術教育中各階段有著各自的重點,它們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并結合專業、培養目標以及課時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明確各階段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對銜接前后課程與促進平面裝飾藝術教育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陳偉萍 單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