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歌唱藝術表現行為分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歌唱藝術表現行為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歌唱藝術表現行為分析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音樂可謂經歷了漫長又復雜的發展過程;理解作品的原意后,就要進行一個最重要的過程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情感體驗與表現、審美心理與演唱個性、把握激情與實現整體美、現實生活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基礎、一首歌曲完整的藝術表現過程、演唱者的成功演唱,是心靈的再現,用聲樂教育家許講真老師的話來說等。具體資料請見:

          【關鍵詞】歌唱藝術情感整體美審美心理

          【摘要】從音樂起源至今,音樂可謂經歷了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作為一名聲樂學員,學習的目的就是把歌唱好,得到聽眾的認可。簡單的歌唱時不能滿足聽眾的要求,歌唱藝術即人們所說的聲樂,它是人體科學領域里的一門音響學科,以身體為樂器,建立一種良好的歌唱生理狀態,從而發出優美的聲音,用來演唱歌曲,為表達情感服務。

          從音樂起源至今,音樂可謂經歷了漫長又復雜的發展過程。事實證明,那些蕩滌歷史塵埃、歷久彌芳的音樂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而存在的。歌唱藝術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現真實的人性、抒發真實的人情。歌唱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它要求歌唱者把自己化為曲中之人、在情的貫穿下,把歌唱的外部技巧與心理因素統一起來,把心中所想藝術的轉化為眼中所見、口中所唱。用歌聲塑造藝術形象,它的藝術魅力與美感效果取決與歌聲的內涵,取決于深刻表現情感的成功于否。那么,要怎樣才能成功的表現這種情感呢?

          首先,應以理解作品的“一度創作”為基礎。從現實意義講,音樂是通過創作者主觀的感受寫出來的,多為靜態的譜面創作。要理解這個過程,重點就要從譜面上下功夫。這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歌詞的理解一=是對曲譜的分析。例如,歌曲《黃水謠》從譜面上就可以分為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前黃河兩岸人民幸福生活、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奸淫燒殺以及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后,黃河兩岸凄慘悲涼的三部分情景。又如,在演唱歌曲《烏蘇里船歌》時,就要嚴格按照譜面所標記出的力度記號來演唱,如果該用輕聲演唱的地方不輕聲演唱,那就必將破壞意境。

          理解作品的原意后,就要進行一個最重要的過程——“二度創作”。何謂“二度創作”呢?它是指在理解、尊重原作品風格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通過演唱者自身的詮釋,用其特有的藝術手法賦予音樂作品以生命的創造行為。嚴格意義上講,理解作品“一度創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必須投入全部的熱情、豐富的感情、智慧和才能去窺探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和創作思想,理解作曲家所特有的音樂語言,從而對音樂作品進行應有的準確的解釋。這種解釋既要符合原作的風格與思想感情,又要能體現演唱者的創作個性與感情色彩:在追求音樂美的間時又能很好地展示自身的音色美,從而賦予音樂以有機的生命力。

          一、情感體驗與表現

          情感體驗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它能積極地影響和推動人的認知,激發想象與聯想,提高思維的能動性與創造性。演唱者在再創造中的情感體驗主要是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直接或問接的途徑,具體、細致地體會情感形態的程度、層次、個性特征以及變化、發展的邏輯,并在演唱中予以充分的體現,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情感的表達應建立存良好的歌唱技術的基礎上,精神的體現離不開演唱的技巧,而對聲音的控制與調整則需要足夠的演唱經驗,演唱者應該非常清楚怎樣使用聲音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在日常的練習中,演唱者要逐漸地使對作品的情感與技巧獲得穩定,并成為自己的演唱軌跡。在這里,技巧與內容已融為密不可分的音樂整體。表面化的投入感情或者企圖以身體的動作來解釋感情都是虛假的、膚淺的:過分的嚴謹、冷漠、缺乏情感的炫技也是不可取的。這些都是造作、感情疆硬的表現。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不僅要求演唱者技巧純熟,得心應手,更重要的還是演唱者要將音樂融會于心,變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發自內心地進出自身的情感。

          二、審美心理與演唱個性

          藝術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生活的制約與影響。演唱者的生活閱歷、個性氣質、環境際道、藝術素養以及審美意識,將有形無形地支配著他的創作思路。同是抒情的美,莫扎特的抒情體現心靈的凈化與音樂自身的美,它始終保持著一種均衡理想而崇高。而普契尼的抒情則是情愛的、世俗的、悲劇性的美;同是撼人心魄,戲劇性的力量,威爾第的戲劇力量來自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血與火,而瓦格納的戲劇力量則來自奧林比亞山上的眾神。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經歷,其情感必具個性。透過作品我們總能窺視到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它不僅是藝術家學識修養的具現,也是品德修養的具現;不僅是心胸、氣度或意志的具現,更是人格的具現。盧樂表演藝術中的創造性與真誠性是美學原理的最好體現。如能將二者恰到好得地平衡、完美的結合這將是藝術家的個性與人格的具現。音樂家劉德海曾說:“每位音樂家在奏樂前皆須從三方面進行構思——用什么樣情感去宣揚什么樣理念;用什么樣音響去抒發什么樣情感:用什么樣技法制造什么樣音響。”演唱者在對某一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時,要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智慧和才能,仔細的研究前人的成就,吸取其精華,了解其局限,而不受前人之束縛,尋找自己創作的新視角,挖掘再創作的可能性,并結合自身的條件、專業特長、表達方式以及獨特的審美感受,充分地體現自己的創作個性。

          許多聲樂表演藝術家的成功經驗表明,培育、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是一條最好的道路。它不僅表明演唱者對音樂作品有著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同時還能利用自身條件及專業特長,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的演唱方式,形成個人獨特的演唱風格。風格源于個性,置于知識的最深厚的根基之中,它是一個藝術家成就的主要標志。

          三、把握激情與實現整體美

          在聲樂表演藝術中,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審美感受和使之轉化為美妙歌喉的演唱技巧之外,還應具備強烈的創作意識、創作激情以及在理性的支持和引導下的支配、控制激情的能力,這種創作的意識與激情,能使演唱者獲得美的音樂表現的基礎,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情感積累,喚起真實的情感記憶,以演唱的熱情去撥動聽眾的心弦。但與此同時,演唱者又必須用理性來控制這種激情,使激情沿著理性的軌跡發展而不會溢出理智所設置的堤岸,使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能按照美學的規律進行,并逐步地達到完美的境界。聲樂表演中,過于理性會阻礙演唱者通向無意識的道路,給人以冷漠和無動于衷的感覺:過于感性又會使音樂表演中的激情泛濫,而無法控制技術。只有當兩者恰到好處地均衡,演唱才能進入最佳的境界。

          曾經看到不少人盡情地表演,但其過程不是聲嘶力竭就是扭捏作態,毫無藝術水準。因此要提高歌唱的表演能力,必須提高歌唱的聲樂技巧。任何技藝不以技術力量作保證,聲樂的美感則無從談起。對于正處于學習階段的歌唱者來說,既要注意技巧又要兼顧表演,這也許只能是理論上的愿望,實踐中很難同時并進,但不失為追求的目標,為技術而技術和為表演而表演的路子都不是可取的,聲樂藝術是聲音技巧和表演相互結合的綜合藝術,作為聲樂演唱者還應花氣力掌握好發聲技巧為首位,逐漸的雕琢表現力。

          現實生活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基礎。一個演唱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演唱技巧之外,應不斷地擴人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研究文學、詩歌、觀賞書畫、戲劇等,從各個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尤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于詩情畫意的場面;要熱愛生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多方面的熏陶是獲得藝術想象力的有力保證。演唱者再創造的情感體驗主要是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直接或問接的途徑,具體、細致的體會情感形態的程度、層次、個性特征以及變化、發展的邏輯,并在演唱中予以充分的體現,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一首歌曲完整的藝術表現過程,除了以上兩點,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還得考慮聽眾如何來欣賞和理解這個作品,此為“三度創作”。因此,一一首歌曲完整的藝術表現過程應該是三度創作的過程。聲樂作品的素材分為很多種,有政治的、愛情的、生活的、人文的……但任何類型的作品,其演繹過程都是三度一體的創作過程,做為聲樂演唱者,既要作好優秀創作的代言人,又應體會三度創作的旁觀性,這樣才能真正的為一首聲樂作品擬出一份完美與細致的創作藍圖,以最貼近個體與群體的感染效果來完成藝術表現的全過程。演唱者的成功演唱,是心靈的再現,用聲樂教育家許講真老師的話來說:一靠修養,二靠且日識。眼光不高,不能越眾;膽子不大,不能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