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管窺音樂藝術中的神秘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為什么音樂具有這樣的神秘性呢
(1)音樂的神秘性與宗教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神秘主義普遍存在于宗教之中。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就曾經說過:“除了上帝的話語,唯有音樂值得贊美。”在他的改革下,眾贊歌成為宗教改革最有力的武器,宗教的新教義與新精神飄蕩在會眾的歌聲中。眾贊歌此后成為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重要創作體裁。可以說,西方音樂的基本內核一部分來源于宗教,無論是從宗教的形式還是內涵上看,西方音樂都將其發展得淋漓盡致。馬勒的《復活交響曲》第五樂章體現的是音樂家對宇間生死的探索,第四樂章是對永恒生命意義的追問與解答,符合歐洲“向死而生”的宗教信仰,這首作品很好地體現出宗教與音樂的緊密聯系。瓦格納也曾經說過:“音樂只有同宗教相結合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可見,宗教的神秘莫測直接影響音樂的性格與發展。
(2)對比音樂與其它藝術形式的產生
音樂最初是不摻一絲功利色彩的,不像美術,雕刻,陶藝等,也許是為了生活的需要,也許是為了審美的需要,音樂就是始發于精神層面的靈感瞬間。《毛詩序》開篇道:“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音樂是人類情感表達與宣泄的產物。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停頓,強弱的對比背后都伴隨著人類情感之火的搖曳。而“精神世界”一直是人類百思不得其解的領域。
二、音樂如此獨特的神秘性對作曲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與啟發
舒曼曾說過:“巴赫之于音樂正如創教者之于宗教。”巴赫如同造物主一般,用極其精密的思維與理性創造出極富靈性與創造性的音樂,他的作品被后世譽為音樂史上的《圣經》。如果不是音樂中那蘊含著和諧自然的神秘魅力吸引著巴赫,很難想象這位作曲家為什么能夠傾盡畢生心血,縱使不被世俗接受,還是為了音樂藝術而孜孜不倦奉獻一生,締造了西方音樂無限繁榮的基座。無論是《十二平均律曲集》還是《馬太受難曲》,巴赫懷揣著一顆至臻虔誠的心,在音樂的神秘感召下,用筆尖下流淌的音樂語言詮釋上界,詮釋真善美。同樣,有人評論貝多芬的晚期風格近乎于“神”,其作品顯得格外的內省與寧靜。《第九交響曲》就是最好的范例,輝煌的人聲引入末樂章的《歡樂頌》之中,好像一縷陽光穿透濃密烏云灑向大地,貝多芬內心的極樂世界豁然出現,是音樂神秘的正能量賦予了這位偉人以直面上帝的勇氣與樂觀,找尋到屬于貝多芬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音樂藝術中的神秘性歸根結底來源于對信仰的執著與虔誠,這份執著與虔誠很大程度上升華了音樂藝術本身。這個虔誠的對象未必是上帝,也可能僅僅是人性對神性的本能性追求。對于當今音樂創作來說,堅持音樂的崇高信仰依舊有現實的意義,倘若音樂家失去了那一份對音樂神秘性探索的熱情與信念,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想必也是難以逃過時間考驗的,因此真正優秀的作品是立足于全人類的,是隱匿地表現普世的價值與追求的,是凝煉人類濃烈情感的。唯有還原音樂最本真的神秘性,才能捕捉音樂藝術中最美好的短暫瞬間。
作者:陸今菁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