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鄧小平理論下經濟特區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特區建設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部分之一,珠海經濟特區的建設也以其作為指導。鄧小平結合我國特區的普遍狀況以及珠海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包括以改革開放為指導思想、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重要前提、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最終目標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對珠海經濟特區的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新時期,我們應繼續繼承和發揚鄧小平的特區建設思想,做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好字為先、好中求快;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理念創新、科學崛起,促進珠海經濟特區的可持續穩健發展。
關鍵詞:鄧小平理論;珠海經濟特區;指導思想;未來發展
鄧小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領頭人,是創辦和建設經濟特區的總設計師。珠海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發展以鄧小平的經濟特區建設思想為指導。現階段,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不能忘記鄧小平的理論指導思想,對珠海經濟特區的建設歷程進行回顧,對鄧小平特區建設思想進行重溫,既可以促使我們對經濟特區的發展軌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又可以推動珠海經濟特區在新的社會轉型時期更好地發展。
一、珠海經濟特區的建立
“”結束之后國內各業百廢待興,鄧小平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整體布局,提出必須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行對外開放,不能故步自封,要學習借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動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大膽地提出要摒棄平均主義思想,這種思想束縛人的思維又不利于生產力發展,提出“一部分人或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的論斷,“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富裕起來”。①這一理論思想,既可以使個別先富地區帶動我國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其他地區的富裕和開放,同時也論證了個別地區與全國之間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并且對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使經濟特區的創辦擁有了理論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我國共產黨的工作重點,之后又明確把“對外開放”作為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工作重心的轉移使“如何發展經濟”成為大家聚焦的問題。1979年4月,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時,中共廣東省委在工作匯報中提出了“出口特區”的建議。中央對這一匯報建議給予了重視。其中鄧小平進行肯定并指明“特區”這一說法甚好,中央紅區陜甘寧最開始也是叫特區。這是鄧小平同志對創辦特區主張的充分肯定和支持。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廣東福建二省的工作會議紀要進行批轉,明確做出決定,在位于廣東省的深圳、珠海等地和位于福建省的廈門市地區,合理規劃出一部分區域,進行經濟特區的試點創辦。這一系列發展進程,最終確立了經濟特區的創辦開發,都足以證明鄧小平這一英明創舉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對珠海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二、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
在鄧小平之前,并沒有進行特區建設的舉措,以特區的方式進行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學習,也沒有成功的模式給我們借鑒,只能依靠我們自己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尋找發展的正確路徑。1988年1月,針對珠海的發展,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農、漁、牧、旅游等行業,同時堅固工業的發展,各個層次相結合綜合推進,將事業擴大到國際市場,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吸引外資,開發引進領先技術,借鑒先進高效的管理方法,有效發揮特區“四個窗口”的作用。1992年春天,已經高齡的鄧小平南行,實地視察在珠海停留的7天中,一系列重要講話隨之進行,鄧小平的一系列講話給了世界一個震撼,也給珠海一個向世界展示的好機會。珠海市委、市政府緊緊把握這些談話后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的有利機遇,推進改革步伐的加速,促進開放程度的擴大。2003年,以概念“泛珠三角”的提出和CEPA的簽署為標志,廣東與澳門的合作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這種跨區域、毗鄰城市的合作發展模式,把一種新的視角和契機提供給了橫琴的建設和發展。2005年,第三屆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確定了以“泛珠合作,粵澳為主力”的方針,這個方針再次給橫琴島的開發引領了方向。2008年12月,我國發展改革委員會出臺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把建設橫琴新區的全面規劃公之于眾,提出將橫琴新區建設成為與香港澳門合作的載體,加強多方服務行業、高端科技創新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并明確把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賦予珠海。2009年,國務院對橫琴總體發展的規劃進行批準復核,原則通過橫琴新區的全面建設發展,這一年,橫琴新區成為我國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橫琴島也并入珠海市的管轄范圍內,與此同時,珠海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同時將經濟特區和國家級新區都囊括在內的城市。2010年,珠海特區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將全市覆蓋在內,面積達到了7653平方公里。30多年來,珠海從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發展成為現在舉世矚目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宜居城市,每年的GDP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形成了海陸空皆具的交通樞紐體系,以高端科技創新產業、先進制造業為依托,以休閑旅游度假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經濟發展體系也初步建立,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珠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三、珠海經濟特區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珠海特區建設所遵循的鄧小平特區建設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制。對于珠海經濟特區的建設,鄧小平著眼于實事求是,傳道解惑,包含在其理論中的一系列寶貴的建議,都對珠海建設有地方特色的發展道路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1.以改革開放為指導思想
最初在特區建設指導思想的討論中,鄧小平與中央領導人談話時這樣說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②首先對外開放,不僅可以吸引人才進來,而且還可以促使我們的人才去外面學習深造,從而更好地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經濟特區的巨大作用,使我們必須要進行開放,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向世界展示自己,推動我們自身的發展。其次,在特區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機遇和挑戰并存。對此,鄧小平首先對改革開放的成就進行了肯定,與此同時,他還講說:我國的開放政策是正確的政策,特區城市在貫徹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取得了進步,得到了好處,所以面臨挑戰,要敢闖敢干,不要畏懼。“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③這些思想引導,都給珠海特區的建設點亮了引路燈。
2.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重要前提
四項基本原則的基本內容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四項基本原則不僅僅具有立國之本的地位,而且也給特區建設提供了政治保證。但是,改革開放伊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意識形態輸出為主要手段對社會主義中國進行壓制。鑒于這種狀況,為了保證特區建設思想的端正,“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④“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后果極其嚴重。特區搞建設,花了十幾年時間才有這個樣子,垮起來可是一夜之間啊。垮起來容易,建設就很難。在苗頭出現時不注意,就會出事。”⑤這一系列講話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定在了特區建設指導思想中重要前提的位置。后來,“三個有利于”的提出明確解答了人們長期的困擾——我國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實際是姓“社”而不姓“資”,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理論,從根本上解放人們的思想,堅定了經濟特區建設的社會主義立場,對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最終目標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唯物史觀有這樣一種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鄧小平在帶領新中國建設過程中始終以這種群眾史觀為基礎,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就從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會見日本大平正芳時談到:“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⑥“小康社會”的提出就是鄧小平立足于人民的生活實際,是鄧小平“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即到20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美元,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不僅僅是在珠海的建設中,而且不管在何時何地,社會的發展都要堅持群眾路線,做到依靠人民進行發展,一切發展為了人民,把真正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我們社會建設工作的最終目標。
四、珠海經濟特區建設的未來展望
珠海特區在鄧小平特區理論的引導下,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新時期,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鄧小平指導思想,在以后特區建設的道路上結合最新實踐,做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好字為先、好中求快;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理念創新、科學崛起,為新時期珠海經濟特區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注入了強大活力。
1.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建立經濟特區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新生事物的成長歷程都是曲折螺旋式上升的,經濟特區的建設也不例外。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不止一次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⑦這里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看準了的”重點在準,即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符合客觀世界的唯物主義。3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也學到經驗——縮頭縮腦只會裹足不前,敢闖敢試才能與時俱進。當前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我們依舊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充分發揚敢闖敢干的特區精神,不畏創新,敢于實踐,做到改革推進改革,建設完善建設。我們要切實做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使時代和發展的前端地位牢牢把握在珠海特區的手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促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同時,推動和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夢”的勝利實現。
2.好字為先、好中求快
1984年伊始,鄧小平到深圳、珠海等地區進行實地視察,到珠海之后進行題詞:“珠海經濟特區好”⑧。這對于珠海的前期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寄予了對未來發展的厚望。“好字為先、好中求快”,其中好是核心層面,快是這一指導思想的基本特征,最終做到好中求快才是首要旨意。新的時期,縱深推進依舊是珠海建設發展的路徑,使珠海作為珠三角區域南端海岸帶臨港產業龍頭的定位得到更鮮明地確立,將其打造成珠三角南端一代的交通樞紐;在各個城區的建設中做到重點開發、定位明確、分工互補;橫琴新區的建成不代表就完全結束了,要做到繼續完善,實現其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空間的合理布局;把握國家政策給予的優勢和便利,吸引外資,提高外資的投資規模和質量,促進外資進入珠海新格局的形成,享受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保質保量,做到好中求快。
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黨的十二大開幕的時候,鄧小平在致辭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巨大的無形資產,“城市品牌化發展自2001年以來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城市參與經濟競爭的一個手段,如廣州的‘花都’品牌、杭州的‘世界休閑之都’品牌、大連‘浪漫之都’品牌、香港的‘亞洲國際都會’等等”。⑨眾所周知,珠海是一個以環境優美而著稱的“環境城市”,美麗的環境就是珠海的文化標志,一個城市的靈魂就是城市文化。珠海的發展要以自身本真特色為立足點,打造專屬于自己的獨特競爭力并將其作為核心。針對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以旅游城市為發展定位,將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項目進行轉移或者限制,利用海島優勢,發展海島文化之旅、浪漫之旅、海上休閑旅游、游艇旅游業和海洋溫泉(海泉灣)等等,將珠海打造成為一個海上的樂園;將情侶路建設成為浪漫文化旅游的代表,發展愛情文化旅游;依靠珠海大學園區,鼓勵發展校園文化旅游;利用國家對橫琴島的開發利用,打造珠海的會展業和文化產業;利用珠海天然優美的環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珠海的影視文化城;以拱北口岸地區為中心打造旅游購物勝地、輻射粵港澳三地;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也為珠海、澳門和香港三地的合作來往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4.理念創新、科學崛起
新時期、新發展、新理念。發展觀念的反轉化,發展模式的創新化,發展質量的提高化,發展道路的科學化,最終實現兩個發展,即經濟與社會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從客觀角度來說,改革開放給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先機,但是其城市環境在最初30多年的發展中也遭受了不少破壞。如何正確把握發展模式?這是個長久問題,我們也經歷了從實踐到認識、把認識再運用于實踐、經過實踐的檢驗再達到理性認識的曲折發展過程,最終得到了升華。1999年,珠海就開始進行合作辦學,吸引了國內一批重要高校到珠海興建大學園區,其中包括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等多所高校,珠海這一發展舉措的實施,使其成為廣東省重點教育基地之一。與此同時,大學園區的建設,可以培養更多人才,人才的增加可以使高新科技行業的發展更具活力,經濟的發展更具動力。在此基礎上,珠海還要依靠原有的領先產業和帶頭企業,大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目前已有的航空產業等等。另外,要切實利用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這一便利條件,牢牢把握橫琴新區開發的契機,把珠港澳合作進一步向前推進,使珠海的城市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使珠海的發展邁向國際化水平。
引文注釋
①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②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1
③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④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⑤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⑥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⑦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⑧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1
⑨元詩超.關于珠海城市品牌定位的思考[N].珠海特區報,2011-12-05(006版)
作者:婁瀾 單位: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