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保持語文學科的功能性
在計算機網絡的背景下,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樣的教學,使學習過程輕松愜意。令我們不無擔憂的是過于強調計算機的重要作用,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個性特點。
1.語言文字特征。
語言的魅力在于語言文字閱讀本身,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媒體,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由語言文字藝術組合而成的作品(課文)極富文學性、形象性、生動性,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這是計算機替代不了的。過于強化聲音、圖像等媒體的作用,極易擠占學生實實在在讀與寫的時間,擠占語言文字訓練的時間。在這一意義上,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的輔助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興趣,創設情境,促進感悟,提供信息,突破重點、難點,拓展思維上,并不是所有課都需要計算機的輔助,并不是所有計算機輔助都是合理的,應該恰如其分,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另外,計算機引入教學的一大優勢就是超文本功能。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教學容量大大增加,但大容量的教學信息如果針對性不強,就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的信息遠遠超過承受能力,對信息的處理是一般的積累、重復,這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給予學生對信息“反芻”的時間,防止囫圇吞棗,積累、感受、領悟、運用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學生對信息不是簡單的重復,其中的理解是語言能力的培養與實現,若信息“反芻”的時間不夠,則可延伸到課外。所以,計算機輔助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強調語文姓“語”的觀點,以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2.情感特征。
從語文教學的內容看,語文課本中擁有的文學作品有藝術的語言、藝術的思維,都激蕩著強的情感活動,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因素,語文教學往往要求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人機對話”的計算機輔助形式有優越性,但是,師生面對面的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氛圍會大大消減。我們擔心信息技術為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提供了方便,但無法促進學生情感的實時交流,無法豐富學生的精神家園。情感是對智力有顯著影響的非智力因素,以目傳神,以手勢、形體、動作表達情感,在計算機網絡中無以體現,語文學科的情感交際功能不能充分體現。基于以上因素,計算機網絡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人機交互”與傳統交流方式的綜合運用,不可顧此失彼,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地位得到了根本的體現。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社會生活獲取豐富的知識信息。在計算機網絡的信息背景下,教師不應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幫助學生如何才能更快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最優化的評價。語文教師必須具有以下個性特征:
1.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基礎知識不僅僅包括教材中的書本知識,更包括每天變化的新知識和先進的教學理論支撐。教師要及時獲取新信息,充實頭腦,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必須緊跟信息的腳步,重新學習,不斷學習,否則會陳舊落后,在教學中力不從心。
2.要有把握教材,進行計算機網絡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教學信息是超大容量,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信息需要教師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搜集、整理、合理運用,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充分體現。計算機輔助下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個性自主學習,教師的課堂設計至關重要。在簡明可行的目標之下,學生個性自主學習的實現,有賴于獨具匠心的設計藝術,實現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的目標。同時,教師本身熟練運用操縱計算機的能力是必備的。
3.要明確教師角色的轉變,不可忽視語文教師個性的魅力。
不同的教師對同一篇文章的教學思路不盡相同,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學生)不盡相同。每個教師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在計算機輔助下的語文教學,由于考慮媒體的演示,教師教學個性的發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語文是一門交際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語言魅力尤其不可忽視,語文課上需要教師聲情并茂地演講多于計算機設定的文字解說與演示。
三、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是以學為中心的,強調情境教學、協作學習和信息資源支持,計算機網絡背景下,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完成語文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此意義上,學生是一個個積極能動、活生生的生命個性。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內在的學習”,是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是生理與心理、認知與情感、思想與行為等方面錯綜復雜的矛盾過程,學生這種在網絡信息背景下個性自主學習實現要求學生本身具有鮮明的個性。
1.學生的全員參與意識的增強。
計算機網絡背景下,傳統教學中一人講、眾人聽的課堂形式被打破。“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個體全員參與,要讓全體學生嘗試發表見解,嘗試評價,特別是學生參與意識的調動至關重要,沒有主動的參與,不要說潛能的開發,連基本的知識都難于掌握,學生將面臨更大的學習“掉隊”。
2.學生計算機信息能力的培養。
學生若不具有一定的計算機信息運用和操作能力,在課堂上無所適從,等于是“坐在金山上挨餓”,不夠熟練的操作只會消減學生學習的寶貴時間,這是資源的浪費。
3.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
計算機網絡背景下的學生個性自主學習是開放的。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在虛擬的環境中建立各種各樣的學習小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結合是個性化自主學習內化的好方法。學生必須敢于創新、獨立發表看法,學會吸收別人的長處,學會質疑,發現存在的問題,學會組織參與合作討論。學生學習自主合作的潛力必須充分開發與利用。總之,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和開發,才能優化語文教學,為個性化語文教學開辟嶄新的天地,真正意義上為學生的個性自主學習帶來幫助。
作者:劉潔 單位:鞍山市交通運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