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債發行改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從我國國債市場的發展歷程出發,總結了我國國債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國債供不應求等六點。又從進一步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改進和完善國債管理及建立市場經濟下的管理機制的幾點建議:保持國債發行的適度規模等五點。
關鍵詞:國債現狀建議
現在人們仍然記得八十初年代,中國國債(nationaldebt)剛剛恢復發行,面值為一元,兩元,五元。面值雖然很小,數量也不大,但發行主要靠行政手段(扣工資)完成。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人們金融(financial)意識的提高,國債的發行由行政攤派轉為柜臺自由買賣既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成立財政國債服務部及信托公司專門從事國債的發行、兌付、轉讓及代保管業務。且發行面值及發行量也大大增加,尤其在九十年代末期發行方式逐步走向無紙化。
1我國的國債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壯大,已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十年、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盡管道路并不平坦,但一個基本遵循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原則和按國際慣例運作的國債市場確實已經建立起來。國債市場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作用已逐步為人們所認識。當前,我國的國債市場的現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國債供不應求。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日漸好轉,銀行存貸款利率連續調低,城鄉居民儲蓄的熱情有所降低,而國債由于投資風險小收益穩定,變現性較強等優點而倍受廣大市民青睞,人們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了國債市場,全國各地出現了爭相購買國債、銷售異常、供不應求的局面。
1.2個人持有國債的比例過高。在國債市場較發達的國家,國債的持有者通常以專業機構、政府為主,個人持有的國債比例較低,比如在美國、個人持有國債的比例僅為10%,日本也不超過30%,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在我國個人持有國債的比例競高達50%以上。這與國債市場迅速發展,發行頻率不斷加快,國債投資專業性明顯增強,運作效率不斷提高大大不相適應。
1.3國債發行方式的市場化程度不高。1994年和1995年,我國引入了國際通行的國債一級自營商制度,然而,我國的一級自營商除了國有商業銀行以外,其它一級自營商的自有資金的規模都不大。由于國債的發行規模越來越大,因此對這些自營商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也往往對國債一級自營商實行了承購包銷的發行方式。這種方式仍然是通過各級財政層層下達承銷計劃的辦法。可見,這種國債一級自營商制度也沒有真正擺脫行政分配傾向。此外,我國一級自營商所擁有的權力和義務是不對稱的。一級自營商只有在一級市場上承購國債的義務,但卻沒有取得資金融通以及在二級市場上做市場的權力。
1.4國債市場結構不合理。其一,國債發行利率缺乏彈性,國債利率結構不盡合理。其二,國債期限仍顯單一,發行節奏和發行期無均衡性。其三,目標市場定位低。長期以來,中國國債一級市場的目標市場為居民個人投資者,這不僅使發行市場較長的時期在低水平徘徊,也是造成二級市場流動性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1.5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不強。國債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反映著市場的活躍程度,衡量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標準,主要是市場的交易量,交易量越大,市場就越活躍,就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市場,債券市場資金配置才能趨于合理與有效。
1.6國債的借、用、還不統一。我國在國債的債務主體及發行權限的規定上還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我國國債在借、用、還這三個環節上還不配套、不協調。國債的舉借與使用,國債收入的使用與償還相互脫節。
2從以上我國國債市場的現狀來看,我國的國債市場還存在許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要使國債能充分發揮作用,必須改進和完善國債管理,建立市場經濟下國債管理機制,使國債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加強控制:
2.1保持國債發行的適度規模。
國債發行規模的確定需要考慮國債余額、國民生產總值(GDP)等諸多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考慮國債余額。當然,國債發行規模的適度性還必須考慮財政的需要、人民儲蓄水平、償付債務能力等因素。只有合理適度確定發行規模,才能有效發揮國債在宏觀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2.2國債政策應與財政政策(financialpolicy)、貨幣政策(moneytarypolicy)緊密協調配合。國債、貨幣、財政這三大政策是國家三大宏觀調控政策,三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而又相對獨立,且都是為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服務,都是依靠貨幣運動來實現其目標。
2.3完善國債交易市場。國債必須進入證券市場參與交易,這是由商品的基本屬性及商品經濟的規律決定的。目前我國國債的二級市場的交易主要集中于交易所,尤其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同處一個市場,前者因為買賣量少,買賣價差小,成本相對高而難以操作;后者因為在場內吞吐國債量大,市場相對狹小交易效率低,計劃不易制定,交易成本難以控制。市場過分集中還導致交易價格波動大,一些經濟功能難以體現。因此,急需發展國債二級市場的場外交易,解決目前國債二級市場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2.4國債品種多樣化
2.4.1長、中、短期相結合,合理分配短期和長期國債的比重。國債期限結構的合理化,有助于調整償債期結構,降低舉債成本,避免和緩解償債高峰的壓力。
2.4.2專相國債增加。增加社會保障專項債券、專項建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儲蓄債券等券種的發行,使國債品種結構進一步多樣化。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國債發行應以可上市國債為主,同時,應進一步實現國債發行無紙化,逐步減少憑證式、無記名式等實物券國債,擴大記賬式國債發行,增強國債的流通性。
2.4.3調整國債持有者結構,充分發揮不同國債持有者對國債市場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不同作用和影響。隨著國債市場上國債品種不斷創新,發行頻率加快,發行方式日趨復雜,國債投資的專業性明顯增強,加之市場運作效率的要求,個人直接投資國債將越來越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相比之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甚至專門的國債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則大有用武之地。商業銀行在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之后,國債作為一種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高度結合的金融產品,無疑是其資產組合中的理想選擇。因而商業銀行持有國債的比例將趨于逐步上升,這也會為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的有效實施、從而為貨幣政策由直接向間接控制過渡奠定基礎。而且,在發行市場上,商業銀行會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及其星羅棋布的營業網點優勢等,在國債承銷團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證券公司和作為散戶投資者集合的國債投資基金,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它們通過在國債市場上進行專業化的投資操作,實現最佳投資組合,并促進市場的高效運行,將成為國債市場上穩定債市、調節供求的重要投資主體之一。此外,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特別是將來人民幣逐步實現自由兌換以后,外國投資者也將成為我國國債的持有者。
2.5加快國債的立法工作。我國的國債市場建立以來,得到空前的發展和壯大,不斷的規范和成熟,但由于立法工作滯后,影響了國債市場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因此,為了建成一個高效率、低成本、規范有序的全國性國債市場,制定《國債法》的工作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