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施工企業安全成本核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安全是施工企業的第一要務,而現有施工企業很少對安全成本進行管理。有必要劃分安全成本項目,建立三級會計核算體系,編制安全成本分析報告,并采取切實措施控制安全成本,以降低工程造價,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安全工作是所有建筑施工企業“天字一號”的工作,在安全、質量、進度、現場文明施工、成本等指標中,安全始終處在首要的位置。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比較高昂的,但在財務管理中卻很少有安全成本的管理,很少給安全工作算賬,財務報表上也未能直接反映出企業的安全成本情況。本文就安全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做一些探討。
一、安全成本的概念和內容
安全成本的概念首先是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來的。我國將安全成本的概念引入之后,由于與西方發達國家所處的環境不同,因此研究的目的和著眼點也就大不相同。目前,國內學者大都將安全成本分解為預防性安全投入和損失性安全成本兩部分。根據建筑施工企業的特點,可將安全成本概述為:為了預防施工過程中發生人身傷害、設備損毀等事故,保證職工在施工中的安全與健康而發生的費用以及沒有達到上述目標所造成的損失。
由安全成本的概念可知安全成本由兩部分組成,即為了保證安全與健康發生的費用和未達到安全生產而發生的費用。前者屬于預防成本,后者屬于損失成本。預防成本是安全的保證費用,與安全管理和防護水平成正比關系,即預防成本越大,安全生產越好。損失成本為損失性費用,與施工安全水平成反比關系,即損失成本越大,安全生產越差。預防成本和損失成本是兩類不同性質的成本,預防成本屬于不可避免成本,隨著安全水平和現場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這部分成本會不斷增大;損失成本則屬于可避免成本,隨著安全防護水平的提高,這部分成本將逐步降低。安全經濟學研究成果顯示,預防成本與損失成本的關系是1:5的關系,即1元事前預防=5元事后投資。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二、開展安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目的和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管理層重視安全生產
通過開展安全成本財務核算,可以掌握各項費用所占比重,從而可以比較直觀、具體地看到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據此,可以有的放矢地深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提高安全職能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通過開展安全成本核算,可以使企業領導清楚地了解到由于安全事故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和為保證安全生產而支付的預防控制費用,并從這些比例關系中找到本企業在哪些環節上存在著改進安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進而使領導和員工明白在一個時期內的主攻方向,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三)有利于確定預防成本的最佳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通過安全成本各項目的分析和綜合平衡,便可確定即能滿足施工安全的要求,又使企業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最佳安全管理水平,不僅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減少資源的浪費,達到提高社會效益的目的。
(四)有利于安全責任制的貫徹實施。
通過安全成本核算,分清經濟責任,把減少損失成本的責任劃給有關部門和責任人,可克服責任不清的現象。同時由于它提供了經濟通用指標,使企業的管理層和從事安全管理的人員能夠在經營活動中保持清晰而有效的聯系。
三、進行安全成本核算及分析的方法
(一)劃分安全成本項目,建立三級會計科目核算體系
1.預防控制成本。預防安全事故的費用,包括安全管理費、安全培訓費、安全設施費、安全宣傳費、安全獎勵費、安全檢查費、安全檢驗費等。
2.內部損失故障成本。施工中各項安全措施未能滿足相應要求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設施裝置損壞費、停工損失費、事故分析處理費、返工損失費、復檢費用等。
3.外部損失故障成本。因安全問題導致與外部發生關系所支付的費用,包括索賠費用、訴訟費、罰款、維修費等。
此科目下設的三級科目可結合企業財務管理原則和工程實際自行決定,盡可能做到簡單、合理、不漏項,以方便執行。
(二)進行科目分類之后,為正確記錄相關數據,需完善原始記錄,設計相應的報銷表格和核算表格。其具體格式可根據不同的目的,結合會計科目確定,由工程項目部和安監部門共同審核報銷并記賬。
(三)由公司安監部按工程項目和三級會計科目建立安全成本輔助核算臺賬,專人管理,積累安全成本數據,定期編制安全成本報告,以作為企業領導調整安全管理政策、相關部門實施安全改進的憑據。
(四)財務部門按季度編制安全成本分析報告,進行安全成本分析。安全成本分析報告包括安全成本總額控制情況分析、安全成本子目結構性分析、安全成本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根據安全成本的綜合分析情況,提出安全管理改進建議。例:某建筑施工單位2006年度完成施工產值3億元,工程成本2.8億元,實際發生安全成本總額300萬元,安全成本結構性分析情況如表1。
安全成本簡要分析:在取得安全成本數據后,應對安全成本的構成變化進行分析。該單位預防成本總額占施工產值的0.33%,在發達國家要占到總產值的3.3%,預防性安全投入不足。從安全成本的構成來看,預防成本和損失成本分別占總成本的0.357%和0.714%,顯然預防成本投入偏低,而且偏重硬投入,忽略了軟投入和人的因素。安全培訓費、宣傳費、獎勵費僅占安全成本總額的4.67%,安全的事后投入即損失成本比較大。由于安全事故給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企業處于安全改進區域,工作重點應放在加強安全培訓、改進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強現場管理、降低事故頻率上。
四、進行安全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根據積累的數據資料,確定最優安全成本,并以此作為安全成本控制的總目標,據此編制安全成本預算計劃
從圖1可以看到,安全成本線是一條由兩類不同性質的成本所決定的凹形曲線,最優安全成本既不是在安全水平最高時,也不是在安全水平最低時,而是在安全成本的三項內容之和最低時。從理論上講,當預防成本等于損失成本時,可找到最優安全成本。確定最優安全成本控制模型的方法有邊際分析法和合理比例法,對建筑施工企業來講,采用合理比例法比較實用。此法是根據安全成本各子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確定一個合理的比例,從而找出安全成本的最佳區域,而不是最優安全成本點。因為達到某一點安全成本不易保持,而使安全成本保持在某一個范圍內還是容易做到的。客觀上安全成本項目間也存在一個合理的比例。
一般來說,當預防成本占總安全成本的40%~60%時,損失成本占60%~40%時,企業處于安全最佳區域,預防性安全投入比較適宜,此時安全成本總額最低。當預防成本小于40%,損失成本占60%以上時,企業處于安全改進區域,此時安全成本總額比較高,工作重點應放在改進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強預防管理,降低事故發生頻率上。當預防成本高于60%,損失成本低于40%,時,企業處于安全過剩區域,此時安全成本總額也比較高,工作重點應放在保持鞏固現場危險源控制的成就和相應減少檢查檢驗工作量上,適當降低其他控制成本的投入。(見圖2)
(二)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的組織體系。有了安全成本的控制標準,還應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的組織體系,以確保安全目標的實現,由于安全工作涉及諸多部門,如安監部、機械部、工程技術部以及項目部等。因此,必須劃分責任,歸口控制。將安全成本指標分解到各有關部門和項目部,有關部門和項目部對安全成本的三級科目費用進行控制,另將此指標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范疇進行考核,以保證安全成本經常處于“最佳區域”。
(三)應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在安全成本控制中為保證安全目標的實現,應適當地增大預防成本在安全成本中的比重,這樣可以減少事故成本的發生。
(四)施工前編制周詳、全面的安全施工組織設計,做到各項防護一次到位,杜絕返工現象發生。
(五)加強過程檢查監控,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預防事故發生。
(六)妥善使用和保管安全防護設施、裝置和勞保用品,提高其重復利用率。
(七)對于分包工程的安全工作要及時跟進,監督、檢查到位。分包隊伍通常為了眼前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管理,應避免因為分包隊伍的安全措施、現場文明施工跟不上而引發安全事故,給總承包商帶來經濟損失。
(八)按月進行安全成本分析,及時掌握安全成本的構成,確保當月安全投入處于“最佳區域”和安全成本總額最低。計算實際安全成本脫離預算計劃的差異,并對此分項逐一進行分析,尋找原因,以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控制。
在施工企業推行“大財務、大成本、大資金”的財務政策,是施工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進行“集約化經營,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方面。財務管理工作就要走出賬房,深入施工生產第一線,對安全、質量、進度、現場文明施工等全方位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