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三農里面尋根源 三農之外尋出路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農里面尋根源 三農之外尋出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三農里面尋根源 三農之外尋出路

          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問題作為一個戰略問題提出來,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到底怎樣才能抓好這件事?我認為要在三農里面根源,到三農之外尋出路。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要解決問題必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那么決定三農問題解決的焦點和核心也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人多地少”,我國人均耕地不足2畝。人均耕地這樣少,達不到合理的經營規模,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很難產生高的效益。即使調整結構,大量發展高產高效農業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解決矛盾的最終辦法是把更多的人從土地上轉移出來。

          找到了主要矛盾,要真正在思想上對三農問題重視起來,使我們作決策辦事情都能處處想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還必須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

          第一,農業穩固與農民富裕的關系、過去一個時期,我們經常講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這本身沒有錯誤。問題是在我們反復強調其農業重要性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經濟的安全、糧食的風險,而對農民在這個前提下怎樣增收的重要性考慮的少一些。不從農民的增收著眼而單純考慮農業的穩固,導致很多政策和辦法對農民的利益照顧不夠。

          第二、城市利益和農村利益的關系。城市利益和農村利益的矛盾在這幾年我們的工作中一直客觀存在。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時候考慮城市利益要多一些。

          綜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三農問題在三農之外,而不在三農自身。因此,必須樹立統籌發展的觀念,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正確處理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的關系,以城帶鄉,以工促農,跳出“三農”抓“三農”。

          其一是要通過土地的流動讓農民有轉的積極性。必須讓農民手中的土地在權益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流動起來,使之產生最大的產出效益,讓一部分有條件的農民搞規模經營,讓另一部分有條件的農民擺脫土地的束縛,從事二、三產業,這才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其二是要通過農業的工業化讓農民有轉的出路。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上一定要和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的轉移最大程度地結合起來,發揮出最大效益。

          其三、要通過推進城市化讓農民有轉的空間。城市既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也是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富裕農民的最終途徑。所以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引導農民跳出農村到城市。可以說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