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建設觀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恩格斯認為勞動是人與自然關系的核心環節,只有人的實踐,才能產生人與自然的關系。恩格斯的這一思想是通過對比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體現出來的。人與動物的活動雖然對自然界都會發生一定的影響,但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強調了人的實踐活動,即勞動使人并不像動物那樣僅僅是消極的適應自然界,而是有目的變革、利用自然。只有人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他們的意志印記。正是勞動使人實現了第一次提升,從動物界脫離出來,從而使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通過勞動,人類取得了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并使自然界的面貌和人類社會的面貌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因此,恩格斯相當重視主體的能動性,可見,恩格斯的生態觀是積極的。
第二,恩格斯指出,正確認識和運用自然規律是改造自然的前提。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受各種客觀條件制約,即人有受動性的一面。所以,人類不能過于自負,盲目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而濫用人的實踐能力。恩格斯針對當時已經出現的一些生態失衡現象,警告人類:“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所以,人類必須考慮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長期后果。這就需要人類在改造自然時,要尊重自然規律,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對自然界進行變革。對自然界的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不顧后果的肆意開發,那樣做只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而只有在充分認識并掌握自然規律后,主客體之間達到一種統一,人類才能真正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按自己的目的去變革自然,人與自然也才能真正相互協調、共同進化發展。
第三,恩格斯論述了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人類是自然之子,人永遠不能割斷與自然界的聯系,不能凌駕于自然界之上。人類一方面按照一定的目的以自己的勞動改造著自然界,使自然不斷地適應人類的發展;另一方面,人類也必須改造自身以適應自然界的發展,這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因為人類的活動作用于自然界的同時,作為客體的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類,即把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反饋給人類。這種反饋不僅僅是給人類提供生存發展的物質資料,同時也以一種異己力量呈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必須形成人與自然協調統一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互利共生,共同發展。
第四,恩格斯把自然觀和歷史觀統一起來,認為,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對社會生產方式以及社會制度進行變革。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人類并不是孤立地與自然界發生關系,而是以社會為中介與自然界發生著聯系,對自然界進行著改造。人不僅是自然存在,也是社會存在。人類要想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而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恩格斯看到了資本主義及以前的一切生產方式都存在著局限性,即“都只在于取得勞動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統治利益就成為生產的推動因素”。這種局限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考慮自己行為的長期后果。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大目標是對高額利潤的追求,當高額利潤和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相矛盾時,只能犧牲后者。所以,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與合理的生產方式及社會制度聯系在一起的。只有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建立一個真正完善的社會制度,才可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因此,不僅要形成人與自然的新型關系,而且要形成人與人的新型關系,人類才能自覺地創造歷史。
由以上四方面可以看出,恩格斯的生態觀是積極的、謙遜的、理智的。他在強調主體的實踐意義的同時,警告人類不要濫用這種實踐能力。不僅要在人與自然統一的基礎上改造自然,而且還要改造社會、改造人性,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
二
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主要是從生態學的度加以闡發的,他在一百多年前表現的對生態問題關注,在當時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以至于與自然的關系日益緊張,生態問題成為全球問題。現在對其生態思想進行梳理,旨在挖掘其思想對當今社會的重大現實意義。
首先,恩格斯的生態觀有利于當今人們反思對待自然的態度及行為,以形成人與自然的新型關系。恩格斯提醒人們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警惕自然界的“反人化”。認為,人與自然除了存在物質(功利)關系,還存在精神關系,包括審美、文化等價值關系以及倫理關系。所以,不能單純從功利主義出發,人類除了利用和改造自然,還應對自然負有一定的道德責任,形成人與自然的新型關系,即互利共生、協同進化。人類之所以優越于動物,不僅體現于可以有目的的變革自然為自己服務,也應體現在能夠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活動,人性地對待自然,從而維護自然界的生存發展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所以,不能把人類利益作為惟一的價值尺度,把自然界作為一種異己力量對待。人與自然是休戚與共、息息相關的。而且,自然界不僅創造了人類,更創造了萬物生靈。所以,自然界不只屬于人類,更屬于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靈。人類沒有資格充當自然界的主宰,沒有資格凌駕于自然萬物之上,對自然界進行肆意踐踏和掠奪,那樣只會毀了自然界和人類自身。人類更不能充當自己及其他物種的掘墓人,保護自然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理性反思,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球各國人民的理性選擇,這也是別無選擇的選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質就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優化,恩格斯的生態觀所反映出的思想與其宗旨是一致的。
其實,恩格斯的生態觀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實踐意義。人類必須積極地變革不合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消費方式,以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如今生態問題已成為全球問題,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生態問題,這與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自從有了人類,尤其是工業文明產生以來的一切生產方式都是把人類的需求建立在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基礎上。從根本上說都是反生態的。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建立在高消費、高浪費、高污染基礎上的生產方式,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統一起來,實現經濟與環境資源、生活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大力發展生態技術和先進的工藝,實現資源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推行清潔生產等等。此外,還要推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人口過度增長,節約利用資源,提高對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實現衣、食、住、行綠色化,把人類的物質利益和全面發展協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