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非營利組織發展價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非營利組織在我國是一支新興的力量,它是來自社會的力量,比政府和企業更了解社會,能更有效地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為社會服務。因此,它的價值是政府和企業無法替代的。非營利組織本身也是一個新興的資源,它需要我們不斷地開發與發展。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價值
非營利組織是指具備法人資格,以公共服務為使命、不以營利為目的、組織盈余不分配給內部成員、并具有民間獨立性的組織。它在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社會服務、環境保護以及文化娛樂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非營利組織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的。近年來,隨著國內和國際宏觀環境的變化,我國國家與社會、國家與市場的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為非營利組織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非營利組織在我國發展的價值
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源于我國1978年的改革開放。1978年以后,我國相繼進行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與社會改革。我國社會的各個層面都面臨著深刻的變化與調整。原有的“強政府-弱社會”的格局被打破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逐漸轉變為相互合作的伙伴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各類非營利組織應運而生。在30年的改革開放中,我國非營利組織在發展經濟與完善社會上做出了許多積極的貢獻。它是我國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力量。
非營利組織的價值主要源自于它特殊的角色定位。這是相對與政府和企業而言的。與政府相比,非營利組織是獨立于政府體系之外的非政治性的民間組織,實行自我管理;與企業相比,它不是以盈利為目標,它是將包括資金在內的各種資源用于普通大眾,尤其是弱勢群體。這種特殊性使得非營利組織所創造的價值不同于政府和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可以說,非營利組織彌補了政府和企業的不足之處。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非營利組織創造的價值。①非營利組織價值的形成來自于一種特殊的信任關系;②非營利組織在某些方面的獨特價值。
相對于政府和企業,非營利組織更容易獲得社會成員的信任。這是因為社會成員與企業關系是建立在金錢利益上的交換關系;而與政府的關系則是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強制關系。實踐證明,這兩種關系都很難激發社會成員在公益事業上的積極性與志愿性。與此相反,非營利組織的公益性和非政治性的特性,使得它與社會成員之間能建立一種特殊的信任關系。這種特殊的信任關系,使得非營利組織可以有效地動員社會力量完成許多公益性事業。例如慈善救助事業,這是非營利組織最早涉足的領域之一。這項事業主要涉及扶老、助殘、濟困、救災、助學等方面。近年來,我國也相繼成立了一些這類非營利組織。
另外,非營利組織在某些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①在環保事業上;②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
人類社會要長久生存與發展,首先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但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環境問題正在嚴重地削弱我們的生存環境。雖然各國政府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一些相關政策與法律。但是貫徹落實這些環保政策與法律需要全民動員。單純依賴政府的宣傳、動員往往見效不大。近些來,在西方國家成立了許多環保類非營利組織,他們采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向社會和公眾宣傳、傳播環保理念,在增強公眾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他們還向政府提出一些環保方面的政策建議。與政府相比,這些非營利組織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這是因為公眾更容易接受他們的宣傳方式,例如有些非營利組織借助明星來宣傳一些環保理念;還有些非營利組織制作一些精美的環保購物袋免費發放給公眾。
非營利組織除了在環保事業上的卓越貢獻之外,還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卻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如三農問題、失業問題以及貧富差距問題等。顯然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這些關乎民生、關乎社會公平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激起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我國政府近些年來加強了政策干預,但是由于政府能力有限,不能事事親歷親為。而另一方面,我國一些非營利組織也在動員社會其他力量和資源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近年來,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實施的希望工程,從海內外募集了17.8億人民幣,救助了220.9萬居住在我國貧困地區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在貧困地區修建了7549所希望小學。為貧困地區培養了大批鄉村教師。在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非營利組織的公益性特質促使他們能自覺地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與發展,從而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做出貢獻。
正是由于非營利組織特殊的角色定位使它在不斷地創造著非凡的價值。而這些價值又給我國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因此,不斷發展與壯大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具有很大的意義。
2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路徑分析
雖然我國現有的非營利組織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本身的能力還是極其弱小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當前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現狀是經費缺乏、人力資源不足、缺乏相關的知識與經驗等。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在數量上來說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從質量上來說則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很少。因此,提升非營利組織的質量是當前至關重要的目標,這需要非營利組織自身、政府及社會3方共同努力完成。
(1)從我國非營利組織自身完善上,應該注重合理定位。首先非營利組織要明確自身是一類公益性的民間組織。因此,其活動的立足點是在社會領域,而不是政治領域,它是服務于社會公益性事業的。這是必須明確的大方向;其次,雖然非營利組織都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但是每一類和每一個非營利組織它所服務的具體人群、具體目標又是不一樣的。因此,非營利組織要明確自己的服務對象,是做扶殘助貧的,還是做城市下崗工人培訓的;再次,非營利組織必須有明確的組織目標。即要定位能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說什么都能做。這意味著非營利組織不是一個隨意的組織,是要擔負一定社會責任的組織。因此,有了明確的組織目標,才能將事業做得長久;最后,非營利組織應該有一批專業化人才。人才是一個組織的核心。如果沒有專業化人才,不僅非營利組織的生存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它不能有效地應對社會事務,這對社會來說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例如,我們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來自上海的稱為“愛心媽媽”的慈善組織。它的目標是救助那些患有疾病的嬰兒,這些嬰兒要么是被遺棄的,要么是家長無力為其治病的。這個慈善組織的成員全部是由有經驗的年輕媽媽們組成的。“愛心媽媽們”每天輪流值班,并且雇用了有經驗的保姆24h看護小孩。遇到孩子發病的時候,“愛心媽媽們”會親自帶孩子到大醫院就診。在管理方面,組織成員各有分工。資金的運轉與流向是由她們其中一位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媽媽”來完成的。同時組織還在不斷地吸納新的成員。這個慈善組織無論是從目標、管理還是人力資源來說,都是一個定位合理,發展相對完善的非營利組織。
(2)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的規范與支持。非營利組
織除了組織本身的自律外,政府還要從政策與法律上規范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雖然是獨立于政府以外的組織。但是這不意味著它不受政策和法律的約束。我國的非營利組織之所以弱小,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混亂。其中有些非營利組織是政府辦的;還有些則是打著公益的旗號來牟取私利的,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組織鳳毛麟角。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在于我國沒有與非營利組織相關的法律。非營利組織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是勢不可擋。因此,為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制定相關的法律是勢在必行的。只有有了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組織才能健康地發展與壯大。
另外,政府應該通過職能轉變給予非營利組織更多地支持。非營利組織是參與社會管理的一類重要組織。但是我國長久以來,政府的職能覆蓋了幾乎所有的社會管理職能。這使得非營利組織根本無權去管理社會事務,同時也不能獲得社會成員的承認。因此,我國政府應該轉變其職能,將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會事務交給非營利組織來完成。
最后,政府還應在資金上給予非營利組織大力地支持。當前,我國非營利組織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資金短缺。上文我們說到的“愛心媽媽”組織,它的資金來源于她們個人資金和社會的捐助。這個組織由于要承擔嬰兒的醫療費以及組織運轉的其他費用,經常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國外非營利組織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社會的捐助,還有一部分來自政府的支持。而我國非營利組織(除了那些政府辦的非營利組織外)的資金幾乎都是來自于社會的捐助,政府的支持微乎其微。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真正發展只有十幾年,而我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近十年的事情,這就意味著,民眾無論在意識上,還是在資金上都不可能像國外的民眾那樣積極地支持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因此,當前,政府應該是促進我國非營利組織的重要力量。政府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或資源來發展和壯大非營利組織。當然,政府的資金或資源的應用一定要用到位,并且要加強政府和社會各方對資金的有效監管。
(3)從社會層面上來說,民眾是非營利組織發展最大的推動力。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是我國宏觀環境改革后的成果。而非營利組織被民眾接受并支持,則是源于我國民眾公民意識的提高。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眾在公平、平等、互助等方面的意識不斷地增強。許多民眾自覺、志愿地參與到一些公益事業當中。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民眾的公民意識相比,我國顯然落后了不少。這一方面和我國長期以來社會受制于政府有關;一方面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政府與社會關系的轉變,我國民眾會更多地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并且參與到其中。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民眾踴躍自發地捐款就已經印證我國民眾在公益事業上的積極性。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非營利組織不斷地完善,民眾會更多地支持公益事業,從而推動非營利組織的進一步發展與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