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層建筑環境設計心理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們對建筑環境的心理感知是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不能忽視并且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F代著名建筑學大師阿爾瓦•阿爾托認為,建筑師們應該是用人類復雜的情感和人類本身作為經緯度來編織一個和諧的世界。建筑心理學的研究核心就是探討人們對現實環境的反映及選擇,從而改善、創造適于人類生存、生活和滿足人類心理要求的建筑環境。建筑環境是將“人———環境———建筑”聯系并統一的整體作為其研究對象,就像格式塔心理學,強調的就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建筑環境設計要研究人的心理、人的生理、人的需求與人的行為,并從整體性出發才能創造出舒適的建筑環境。尤其是高層建筑這一特殊并發展迅速的建筑形式,更應該從宏觀的角度上建立“人———環境———建筑”的塔式思考框架,來解決高層建筑環境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影響。因此,建筑心理學在高層建筑環境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高層建筑環境對人的心理影響
人口眾多但土地資源有限的中國,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高層建筑是一種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成為人類建筑活動的一大趨勢和潮流,并且大大豐富城市形象。但高層建筑的爆炸性的增長也給城市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荷,由于現代高層建筑過多的重視功能和立面造型,忽視了人們的行為心理需要,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
1.1高層建筑本身高度的影響。
當人們站在高層建筑俯視地面上的物體時易產生不平衡感,出現不同程度的眩暈、惡心等癥狀,尤其是恐高癥患者,心理上對高度更是恐懼。在高層建筑中,電梯是主導的交通方式。但是電梯內狹小的空間和漫長等待,以及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因素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適和焦慮。也使乘坐電梯成為一種非常不愉快,甚至讓人厭惡的經歷。高層建筑本身的體量會對周圍較低建筑、廣場、道路的陽光有所遮擋,產生的巨大陰影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感到沉悶和壓抑,尤其嚴重影響老人和兒童的健康。高層建筑高聳在高空中沒有任何遮擋物,日照時間過長造成輻射熱量大,空調的負荷量也隨之增大,從而較大的影響建筑物周圍的小環境。除了電梯、空調、各種管道等設備的運行帶來很大的噪音外,風速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而越來越大,從而風的呼嘯聲以及風吹打建筑玻璃上的撞擊聲也會越大,這種種的噪聲也是高層建筑所特有的。
1.2非人性化尺度的影響。
相較于普通多層建筑,高層建筑已經擔當了城市規劃中的重要角色。但是高層建筑高密度的聚居方式、超尺度的建筑高度和遠離地面的生活方式等等,不符合人們傳統居住心理體驗,因此對居民心理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且,由于設計觀念以及高層建筑與城市公共空間銜接還是顯得生硬,這樣就使高層建筑與周圍存在著很多沒有充分利用的消極空間,人們也漸漸懷念城市原來的人性化的小尺度。
1.3封閉環境的影響。
高層建筑的封閉性大大減少了人們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并且也切斷了在傳統民居和里弄中建立起來的親近與熱情,長期在高層建筑中工作、生活的人們會因為缺乏交往而產生孤獨感和寂寞感。高層建筑隔離了人與室外自然環境的接觸,內部環境沒有生命力,缺乏綠地所給予人們美的感受。封閉的空間的自然通風條件低,空氣污染物濃度相對高,人們生活環境質量會相對降低。
2.改善高層建筑環境
在現有的設計中通常采用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手法來改善高層建筑的環境,從建筑環境的舒適度出發,調節人們對環境的心理感受。
2.1高層建筑外部造型設計方面的改進。
下部收進能減少高層建筑物下部占地面積,節省出的有限空間對于城市交通和人流有一定的疏導交通和緩沖作用,同時減少高層建筑的高度和不可親近性給人們帶來的壓迫感。高層建筑底層架空可以在高密度的環境中爭取到寶貴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廣場和建筑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有通透性的、公共的開放式空間,盡可能地給居民創造出可以休憩的空間。
2.2高層建筑內部環境設計方面的優化。
空間從勢態上可分動態空間和靜態空間,空間形態與尺度的不同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情感反應。動態空間給人帶來一種連續的、運動的、有張力的感覺,相反靜態空間給人帶來的是放松的、凝聚的、可逗留的感覺。人對色彩的感覺是強烈的,顏色和色彩的不同組合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例如,人們在青綠色的環境中,心速會變緩,緊張感會減弱,將其運用在電梯間能減少人們在電梯這個封閉空間中產生的焦慮情緒。藍色和紫色可起到抑制作用,在高層建筑中運用可減輕人們的恐懼心理等。
2.3高層建筑綠化設計方面的提高。
在鋼筋混凝土和玻璃堆砌的建筑空間里,人們真正感受到環境中缺乏的應該就是綠色。因此,高層建筑環境設計要盡可能的創造出更多的綠色空間。外部空間留出部分用地,不同于為了達到設計規范要求的綠化率而做的一些簡單植樹綠化,而是從人的心理出發,創造出人們真正需要的活動空間,舒緩長期遠離地面帶來的緊張和不適感。建造空中花園,人們不用專門下樓去公園就能享受到公共綠地空間帶來的愜意。同時鼓勵鄰里之間交往來增進感情,使人們對周圍環境產生共鳴,在高層建筑中找到場所歸宿感。打造屋頂花園,不僅為城市空間環境增添一抹色彩,居民在享受到綠意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親自打理花草來舒緩壓力。屋頂花園能豐富高層建筑內部空間,弱化高層建筑龐大體量和超大尺度給人們帶來的壓迫感。
3.結語
如今人們要求的不僅是有良好物質條件的建筑,還強烈要求符合人性心理的、和諧的、合乎人類工作生活的建筑空間和舒適的環境,以及由之帶來的諸如安全感、歸屬感、人情味等各種心理需要。設計師在營造高層建筑環境時只有把“人”這個主體作為研究的對象和考慮的出發點,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創造出滿足不同使用者多樣化、復雜化需求的建筑環境。
作者:徐亞娟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