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意象思維在藝術設計中應用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意象思維在藝術設計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意象思維在藝術設計中應用

          摘要:本文從藝術設計的本質入手展開探討,分析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表現與影響,通過研究意象思維與圖式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總結出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路徑,具體來看可以歸納為三種,即體驗階段的意象收集與整理、構思階段的“意”“圖”對應關系梳理以及傳達階段的“意”“圖”轉譯。

          關鍵詞:意象思維;當代藝術設計;圖式語言;轉譯

          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實踐活動,藝術設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在藝術設計中,設計主體的思維活動無疑是整個設計活動的核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設計思維不同,設計活動也呈現出不同的實踐形態。但是,由于藝術設計特殊的跨學科特征,設計過程中也會出現多種思維并存的情況,這一特征又導致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設計活動在設計思維方面表現出某些共同性,主要體現在其特殊的思維結構上。藝術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在藝術設計活動中幾乎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設計師運用理性思維對作品展開功能分析,之后再運用感性思維對作品進行形態等方面的審美設計。意象思維在這兩種思維活動中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感性思維中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對當代藝術設計而言,探明意象思維的應用路徑能從本質上提高藝術設計的思維效率和設計水平,從而推動當代藝術設計的整體發展。

          一、關于當代藝術設計的本質探討

          工業革命后,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產品生產逐漸從手工藝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開始進入大規模批量化生產,現代藝術設計隨之出現。不過,由于時代的局限,其時產品設計的整體水平較低,設計理論更是處于空白狀態。19世紀末,英國理論家威廉·莫里斯和約翰·拉斯金開始關注產品設計以及設計理論等問題。他們有感于當時粗糙的機制產品,發起了一場以手工業生產為核心的設計改良運動,大大提高了其時藝術設計的整體水平。在他們看來,所謂藝術設計,就是藝術與技術、生活的結合,為大多數人服務,因此具有民主色彩。他們意識到了藝術設計特殊的復合功能屬性———實用與審美,因此既反對華而不實,也反對毫無美感。此外,他們還注意到藝術設計中主體意識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約翰·拉斯金,他認為其時藝術設計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設計師審美素養的缺失,因此號召廣大藝術家投入到藝術設計活動中,并提出了所謂“大藝術”與“小藝術”的概念,強調個體意識對設計活動的本質影響。①這些論述已經觸及藝術設計的本質。其實,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實踐活動,藝術設計與人類意識之間本就存在因果關系。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是根據自身需要改造使用對象,誠然,這種改造活動無法擺脫物質制約,但人們總會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以實現設計作品中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的統一。人類意識對設計活動的影響早在前藝術設計時代就已體現在實踐活動中。由此可見,藝術設計的本質其實就是實踐主體綜合自身需要與物質存在而展開的物質改造行為。另外,人類意識還是推動藝術設計發展的一大動力。藝術設計的本質特征是其復合功能屬性:一方面,藝術設計要滿足人們的實用功能;另一方面,藝術設計還需通過調節作品元素間的視覺效果營造美感,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這種功能結構中,無論哪一種功能,都是主體根據自身需要而展開的追求,是其個人意識的再現。并且,人類意識會根據物質存在的變化而變化,并作用于自身行為,對物質存在產生反作用,由此導致不同時代的藝術設計因主體意識的變化而變化,最終推動其向前發展。由此可見,作為藝術設計的核心元素,人類意識對藝術設計具有重要作用,貫穿于藝術設計的整個過程。從這一角度來看,所謂藝術設計,其實就是人類意識逐漸明晰的過程。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人類因物質存在而產生某些需要,之后以需要展開相關實踐活動,進行藝術設計。于是,這種特殊的意識與物質存在就共同構成了藝術設計的基礎。

          二、意象思維與圖式語言: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表現

          主體的思維活動在藝術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決定著藝術設計的發生,還影響著藝術設計的發展。人類的思維活動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可根據展開方式的不同對其進行基本劃分———意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其中,意象思維與藝術設計的關系非常密切。意象是一個復雜的概念,不同學科對其有不同的解釋。在心理學領域,意象與人的認知活動有關,是認知主體接觸客觀事物后根據感覺來源傳遞的表象信息在思維空間中形成的有關認知客體的加工形象,這種形象在頭腦中留下無力記憶痕跡和整體結構關系,是感覺來源信息與新生信息的暫時鏈接關系。②可見,心理學將意象理解為人類認知活動的載體,人類通過對意象的感知獲得記憶痕跡與整體結構關系,從而形成認知。因此,對意象的理解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能被主體通過感官器官認知的外部事物可稱為意象,既包括實物,也包括氣味、氛圍、感覺等非實物;另一方面,從廣義上看,能引起人類認知反應的行為、情感等也可稱為意象。在不同的思維活動中,對意象的形態選擇和運用方式不同。在抽象思維中,往往會對意象進行提煉和概括,將從外界獲得的意象加工成為概括性的概念;而在意象思維中,意象往往保持原生形態,以直觀的形象存在于認知主體的頭腦中,為思維的核心元素。據此可知,在藝術設計中,直觀意象是展開思維活動的基礎,因此,意象思維為藝術設計的主要思維方式。意象思維對當代藝術設計的影響是全面的,在體驗、構思和傳達等各個環節中,意象思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最顯著的表現當為藝術設計所特有的信息構建和傳達方式———圖式語言。傳播學將人類的文化傳播媒介分為圖式語言、口頭語言、文字語言和鏡像語言。③其中,圖式語言是人類文化傳播中歷史最悠久、最原始的一種傳播媒介。圖式語言不是簡單的圖像信息,而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傳播媒介,在其語言結構中,除圖像外,還包括材質、肌理、結構等,是一種整體的視覺形式效果。這種特殊的信息構成結構導致圖式語言在信息傳播的同時還能夠給人帶來深刻的視覺審美效果。④因此,相對其他信息傳播媒介,圖式語言在功能上具有復合性特征,既能實現信息傳播,又能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這種功能結構與視覺藝術的結合使圖式語言成為了當代視覺藝術的主要信息媒介。圖式語言以圖畫意象為基礎構建語言結構體系,主體在與外界接觸過程中所產生的意象是其在思維活動中展開語言轉譯活動的基礎材料。因此,意象思維是圖式語言的主要思維方式,集中體現在當代藝術設計的圖式語言敘事結構上。

          三、圖式語言的意象邏輯轉述: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路徑

          一個完整的藝術設計活動至少包括以下三個主要環節:體驗、構思與物化。⑤因此,探討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路徑時可從這三個環節入手。作為當代藝術設計的主要思維模式,從體驗環節開始,意象思維就已發揮重要作用,影響藝術設計的整體方向。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意象與圖式間的對應關系上,只是不同的設計階段特點不同,導致意象思維與圖式語言間邏輯轉述方式的側重不同。具體來看,在體驗、構思與傳達階段,意象思維的應用路徑可歸納為三種,即體驗階段的意象收集與整理、構思階段的“意”“圖”對應關系梳理以及傳達階段的“意”“圖”轉譯。

          (一)體驗階段的意象收集與整理。藝術設計源于設計師在生活中獲得的靈感,他們將這種靈感存于內心,經過復雜的心理活動孕育出完整的設計意象,并以恰當的方式將其轉譯出來,從而完成作品設計。由此可見,設計活動的實質就是一種針對意象的物化轉譯,用于轉譯的意象源于設計師與外界接觸過程中觸發靈感的物像信息。因此,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首先就表現在體驗階段對意象的收集與整理上。設計師對生活中的各類意象具有敏銳的感知力,能從普通的生活物像中提煉出準確的意象,并通過聯想和想象將這些意象進行解構與重構,使之生成嶄新的設計意象。并且,獲得意象后,設計師還要對其進行合理的類型劃分與記憶儲存,以豐富自己的設計素材,為復雜的設計活動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

          (二)構思階段的“意”“圖”對應關系梳理。所謂設計構思,是指設計師將體驗階段獲得的靈感經過復雜的設計思維活動,按照一定的設計方法和理論對其展開完形創造,使體驗階段模糊的設計意象逐漸清晰的過程。與體驗階段不同,構思階段設計主體不僅要對外界物像進行感知和記憶,還需運用一定的設計方法對其展開解構與重組。在此過程中,設計主體的思維活動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設計主體必須通過反復練習以強化自己對各種設計方法的認知與了解,將其內化吸收,不斷提高自己對意象的把握能力。另外,如前文所述,意象思維在藝術設計中的一個顯著表現即對圖式語言的應用,二者思維邏輯上的共通性使得意象與圖式在設計活動中形成了明確的對應關系。因此,構思階段要充分發揮意象思維的作用,就需對“意”“圖”有深刻認知,通過建立意象與圖式之間的對應關系形成完整的意象圖式語言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活動中將源于生活的意象升華為設計作品的意象,進而建構復合設計所需的意象結構體系。

          (三)傳達階段的“意”“圖”轉譯。傳達階段需進一步運用意象思維,根據構思階段形成的“意”“圖”對應關系選擇適當的物質表現媒介和傳達方法,展開合情合理的“意”“圖”轉譯。⑥作為一種認知結果,意象并不具有物質實在性,展開物質轉譯前,其僅僅只存在于設計主體的腦海中。因此,藝術設計需通過適當的媒介賦予意象以物質實體,使其延展為可視、可觸、可感的設計作品。在轉譯過程中,除需嚴格按照構思階段所形成的“意”“圖”對應關系來組織整體視覺語言外,還要充分考慮不同設計形式的內在特點與媒介的材料特性。只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才能將意象準確地轉化為圖式,實現意象在設計作品中的再現。此外,還要注意轉譯過程中的主觀因素。藝術設計與人類關系密切,主要圍繞人而展開,因此,在轉譯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需要,使設計作品既滿足其審美需求,又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

          四、結語

          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實踐活動,藝術設計依賴人類意識,意象思維是其主要思維方式。在藝術設計中,意象思維借助圖式語言這一特殊的信息傳播媒介實現自身對設計活動的影響,二者內在邏輯的共通性使設計主體能輕易發現其中的相似之處,從而實現設計過程中的“意”“圖”轉譯。意象思維對藝術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意象與圖式之間的對應及轉化關系上,只是不同的設計階段特點不同,導致意象思維與圖式語言間邏輯轉述方式的側重不同。具體而言,意象思維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路徑可以歸納為三種,即體驗階段的意象收集與整理、構思階段的“意”“圖”對應關系梳理以及傳達階段的“意”“圖”轉譯。

          作者:鄭亞南 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易斯頓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