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論文

          1實驗課授課形式靈活實施

          病理實驗課的授課形式不同于理論課,每個實驗室一般有20~30名同學,小班授課具有師生互動多、交流機會多等優勢,所以,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病例呈現法教學、模型演示法教學等教學形式作為常規實驗教學的補充。

          1.1引入“學生講臺”進行小組討論教學研究資料表明:在高校課堂,一般是隨著講課時間的延長,學生記憶效果呈下降趨勢。因此在病理學實驗課的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程改革,不搞“一言堂”,要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我們改變病理實驗課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驗課上引入了“學生講臺”。實施方法為:①課前準備:提前一周布置好實驗室實習的內容和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充分運用教材、網絡數字圖書館等途徑查閱相關知識。②小組討論:8~10名學生為1組,學生認真觀察標本后進行小組內討論。③課堂啟發教授:教師組織好小組內學生的提問發言,讓小組每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④教師課堂總結:教師針對學生討論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總結,給予明確答復,指出不足。

          1.2采用病例呈現法進行討論式教學高職高專層次護理專業開設病理學,目標不是培養病理醫師或病理學家,而是學會運用病理學的知識去分析、處理臨床護理實踐中的問題。所以在病理實驗教學中,要注重與臨床的緊密結合,將基礎護理滲透到病理學教學中。案例呈現選用學生在臨床見習中的典型病例錄像,在病理互動實驗室播放錄像實況。如“外傷后長期臥床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脫落、肺動脈栓塞引起死亡的病例”作為實驗課典型討論病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臨床問題:①什么部位出現了血栓;②血栓形成的原因;③患者死亡的病理基礎和原因;④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針對性護理方法和預防措施。臨床病例討論使所學的病理知識生動起來,培養了學生臨床分析問題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變單純的知識學習為實際的臨床應用,為提高臨床護理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礎。

          2優化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教學

          在高職護理專業的病理實驗教學中,強化大體形態病理實驗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肢體干性壞疽、下肢深靜脈混合血栓、體表良惡性腫瘤,肉眼對失活組織的判斷等,對照實際病變的大體標本,學生較易理解其病變的原因、發生的機制、病變形態以及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大體標本講解時應重點講清疾病的臨床病理聯系。在觀察肝硬化食管下段靜脈曲張標本時,引導學生思考靜脈曲張的原因和后果,患者會出現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何進行預防和早期護理。在病理切片教學中,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看不懂組織切片病變特點的現象,對此我們除了選用典型病理切片進行重點示教外,還改革了病理切片的制作。第一種方法在一張玻片上放兩塊組織,一塊為正常組織,另一塊為病變組織。比如,在制作肺氣腫的切片時,可以在一張玻片上放一塊正常肺組織的切片和一塊病變肺組織的切片。第二種就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組織芯片教學,在一張玻片上放置多種不同的組織,有正常組織,也有多種病變組織,比如,在制作肝癌的切片時,在一張玻片上同時放有正常肝組織、病毒性肝炎組織、肝硬化組織、肝癌組織等做成組織芯片,這樣可以使正常組織學和病理學知識得以自然銜接,通過對比觀察使學生輕松地辨認出病變形態,增強了學生對不同疾病的認識和掌握,提高了觀察組織切片的實驗效果和學習興趣。

          3開展多媒體數碼互動系統教學

          我校形態學實驗室于2012年引入多媒體圖像采集分析互動系統。在該系統中,教師和每位學生的顯微鏡所看到的圖像同步顯示,教師把切片觀察中的普遍問題和典型結構顯示在顯示屏幕上,引導學生準確尋找。多媒體圖像采集互動系統還擁有拍照和錄像功能,學生可對自己觀察到的典型病變部位進行拍照,把這些典型病變照片保存起來作為后期重點復習的學習材料。

          4合理安排臨床病理科見習

          因病理實驗課學時有限,我們在課余時間合理開放病理實驗室,為學生自學提供便利,讓學生能較好地鞏固實踐性教學內容。但由于實驗室的標本大多存放時間較長,形態改變很大,不能清晰反映病變真實特點,也不利于學生很好地觀察,近期我們依托學校附屬醫院的便利條件,組織學生到臨床病理科進行了見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臨床見習中就能夠看到未經福爾馬林液固定或存放時間較短的大體標本,能較真實呈現病變組織在顏色、質地、形態等方面的改變,使實驗教學更加形象化和生動化。

          5改革病理實驗課的考核辦法

          傳統的病理實驗考核辦法是簡單考查學生對組織切片和大體標本的識別和病變描述,其做法往往是把學生每次的實驗報告成績、期末組織切片與大體標本識別和描述成績作為實驗總成績。但是,這種考核辦法形式陳舊、考核面窄,不能很好地體現出護理專業的特點。我們根據護理專業的培養特點和護理崗位需求,調整了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課的考核辦法,采用了以疾病為中心,具體臨床病例和病理標本識別描述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考核。如給出一個肝硬化的病例(病史、檢查、臨床表現),讓學生先對該病例進行臨床分析,然后對病例中的肝臟病變進行肉眼和鏡下的描述,最后讓學生在大體標本室找出肝硬化的大體標本,在顯微鏡下找出肝硬化的組織切片進行確認和驗證。

          6病理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

          對于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課的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我們通過對2012級護理專業近5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進行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召開學生座談會進行評價。調查問卷包括學生是否支持實驗課教學改革、是否愿意上實驗課、實驗課開設的必要性。問卷共發放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30份。結果顯示:95%的學生支持病理實驗課的教學改革,85%的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明顯提高,認為有必要開設病理實驗課的達99%。通過與2012級護理專業學生座談,85%以上學生樂于接受這種上課形式,實驗課學生出勤率也高達99%。病理學期末考試成績分析顯示:80%學生病理實驗成績和總成績有明顯進步,不及格率由原來的10%降至現在的5%。這些改革措施改變傳統病理實驗課學生不積極上課、實驗成績差的現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綜上所述,我們緊緊圍繞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現代優質護理崗位需求進行科學的分析,及時調整和改革了病理實驗教學中不適宜的地方,初步探索出一套較為有效的病理學實驗教育模式。推進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我們還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不斷進行摸索與完善,以便更好地滿足現代醫學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呂豐收李宜培張秀芝肖紅單位: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病理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