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突發事件的傷病患者院前急救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突發事件的傷病患者院前急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突發事件的傷病患者院前急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

          我院急診科2006—2011年收治的多發性創傷患者140例,其中男87例,女53例;年齡6~72歲,其中<20歲者42例、20~50歲者81例、<50歲者17例;車禍傷91例,高處墜落傷17例,斗毆傷32例;顱腦創傷合并胸創傷36例,胸部、腹部聯合創傷33例,多發性骨折71例。

          1.2臨床急救與護理措施

          1.2.1正確評估患者病情正確的傷情評估是為了及時搶救生命,盡可能減輕創傷程度并使傷員得到最佳處理。急診護士在面對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時,要迅速評估傷情做出判斷。采用創傷記分(traumascore,TS)評定法,通過觀察傷員呼吸系統(呼吸頻率、呼吸幅度)、循環系統(收縮壓、毛細血管充盈時間)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意識水平)對創傷的反應,從生理角度評價創傷嚴重程度(見表1)。睜眼:自動睜眼4分,呼喚睜眼3分,刺痛睜眼2分,不睜眼1分。語言反應:回答切題5分,回答不切題4分,答非所問3分,只能發音2分,不能言語1分。運動反應:能按吩咐動作6分,刺痛能定位5分,刺痛能躲避4分,刺痛肢體屈曲3分,刺痛肢體伸展2分,不能活動1分。

          1.2.2保持呼吸道通暢創傷者可因咽喉氣管內血塊、嘔吐物、泥土以及舌后墜等阻塞呼吸道發生窒息,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恢復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如清除口咽腔黏痰、血塊、異物;有舌后墜者,牽引舌體并固定于口外;咽喉水腫壓迫氣管者,做緊急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表1創傷記分Table1TraumascoreA呼吸頻率(次/min)評分B呼吸幅度評分C收縮壓(kPa)評分D毛細血管充盈時間(s)評分EGCS總分評分10~244正常1>12.04≤2214~15525~353淺或困難09.33~12.03>2111~134>3526.67~9.202無08~103<101<6.6715~7200003~41注: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數1.2.3及時控制出血多發傷患者出血是非常常見的,可用指壓法,用手指直接壓迫傷口或血管,此法最簡便迅速;也可用加壓包扎法,用無菌紗布覆蓋,繃帶加壓包扎,適用于四肢軟組織傷口出血或中小血管出血;必要時使用填塞法,用無菌敷料填入傷口,外加大塊敷料加壓包扎。常用于腋窩、肩部、腹股溝等部位較大出血止血;止血帶法,適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加壓包扎無效。使用時應注明開始時間,每隔1h放松1次,2~3min/次。松解止血帶時不可突然松開,應同時壓住出血傷口以防大出血造成休克。

          1.2.4迅速建立輸液通道,快速擴充血容量本研究中創傷合并不同程度休克109例,占78%。迅速補充血容量,恢復有效循環血量,是休克治療的關鍵。主要措施是盡快建立兩條輸液通道,并保證輸液途徑通暢。在緊急情況下可做靜脈切開加壓輸液,按照“充分擴容,需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迅速補充有效循環血量[3-4]。晶、膠之比為3∶1,同時留置導尿管,以觀察和記錄單位時間尿量,準確記錄24h出入液體量,以供補液計劃作參考。

          1.2.5嚴密觀察傷情變化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如意識、瞳孔、肢體活動、生命體征及神經系統體征變化,定時監測。并進行血氣分析、血生化、腦脊液監測及重要臟器功能監測,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休克患者如經積極抗休克處理后,病情不見好轉,血壓持續下降,應高度警惕活動性內出血,應立即報告醫生,并迅速做好手術準備工作。

          1.2.6積極做好術前準備配合醫生實施清創術,做好手術物品準備工作,按手術要求做好必要的術前準備工作,如備皮、配血、藥敏試驗等。有活動性出血者,應在抗休克同時積極做好手術止血準備。一切護理操作都要迅速而準確。

          1.2.7快送傷員在急診科經現場急救處理后,在傷情較穩定的情況下應快速轉送到專科做進一步治療。轉送途中應確保安全,有專門的醫護人員護送,途中不間斷搶救,根據傷情選擇適當體位,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同時做好搶救記錄和交接班工作。

          1.2.8實施心理護理此類患者面對突發嚴重傷害,極易產生恐懼情緒。因此,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爭取患者信任,鼓勵患者配合醫護措施,多安慰、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心。

          2結果

          140例患者中有78例經急診搶救病情穩定后轉病房治療,51例經搶救在急診做好急診手術術前準備,7例在急診科急救處置后轉院,4例經搶救無效死亡。

          3討論

          基層醫院因條件和管理機制等因素影響,與現代急診護理要求差距較大,本研究著重總結了臨床實踐中140例多發性創傷患者在急診科的急救護理體會,旨在為基層醫院探索行之有效的創傷急救方法提供參考。治療創傷的目的是修復受損的組織器官和恢復生理功能,而首要的則是搶救生命。要求做到快搶、快救、快送的應急能力與急救技術是提高搶救效果的關鍵,規范化、程序化護理措施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保證,完整、準確、真實的搶救記錄可以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據,重視心理支持可提高急救護理效果。急救護理能為挽救多發性創傷患者生命爭取寶貴時間,從而能夠成功降低病死率、致殘率、并發癥發生率等,及時迅速、準確、有效的護理及配合對多發性創傷成功急救至關重要。

          作者:滿江濤單位: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