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個體化和常規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對比觀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個體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150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7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個體化護理,比較2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滿意率為97.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個體化護理效果理想,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減輕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等,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個體化護理常規護理效果對比
手術室收治患者疾病類型較多,病情變化也比較快,患者發病后多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是,手術屬于是一種應激性反應,容易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再加上部分患者圍術期護理不到位等,導致患者術后恢復緩慢,感染率較高。近年來,個體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1]。為了探討個體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文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15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150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75例。試驗組男41例,女34例,年齡22.3歲~69.7歲,平均年齡(37.4±2.4)歲;普外科手術42例,泌尿外科手術19例,骨外科手術14例。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21.9歲~70.1歲,平均年齡(35.7±3.1)歲;普外科手術42例,泌尿外科手術19例,骨外科手術14例。患者家屬對手術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知情同意。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手術前向患者宣傳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對手術有所了解,做到心理有數。試驗組實施個體化護理方法:①術前護理。術前護士根據患者家庭背景、學歷等向其宣傳教育疾病知識,采用溫和的語言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波動情況,必要時可以讓其進入手術室參觀,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手術前應該加強患者術前相關檢查,進一步提高手術成功率。②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手術相關步驟必須嚴格遵循操作步驟進行,輕輕地撫摸患者的手、面部等,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③術后護理。手術后應該及時幫助患者擦拭身上的殘余血液、消毒劑,主動告知患者手術結果,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叮囑患者術后注意事項。術后3d,應該根據患者情況使用麻醉藥物,了解患者術后情況,并積極加強患者心理指導,促進其早期恢復[2]。
1.3評定方法
采用我院自擬問卷調查表對2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得分>90分滿意,>70分一般滿意,<70分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滿意率為97.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拯救患者生命的場所,常規護理雖然能夠滿足手術的需要,但是患者手術后預后較差。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于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個體化護理在手術室患者治療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文中,試驗組滿意率為97.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6%(P<0.05)。個體化護理和其他護理相比優勢較多,該護理模式更加體現了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其目的在于給患者一個良好的護理體驗,能夠傳遞更多的愛,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3]。此外,個體化護理的實施能夠在手術前、手術中以及術后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幫助患者排解負性情緒,確保患者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面對疾病,護理人員通過人性化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提高護理質量。但是,臨床上對于單一采用個體化護理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聯合其他模式進行護理,發揮不同護理模式的優勢,達到優勢互補,從而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提高手術成功率[4]。綜上所述,手術室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個體化護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曉晶,原英姿,姚曉麗.細節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6):174.
[2]馬小蕓,賀清.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1,32(27):5804-5805.
[3]費小茹,莊薇.人性化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恢復期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6):22-23.
[4]滿晶,李秋潔.自護模式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自護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4):2863-2867.
作者:陳曉莉 單位: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